郡的多山,人煙稀少,走這一條路線更加平坦,而沿途的城鎮也更密集,方便住宿,畢竟冷卓這一行可有兩千餘人,算是不小的隊伍了。

至於從蒼山郡招募的兵馬則讓楊延昭,以及楊二郎,三郎三人跟徐渭帶領,直接從蒼山郡南下,最後在菏澤府府治所菏澤城西的魚肚浦匯合。

青州南北各有一大江流過,而東部面朝大海,所以青州除卻三大陸軍軍團之外,還有三支規模不一的水軍,不過天龍帝國的水軍的戰力卻一直不怎麼強。

天龍帝國不禁止海上貿易,但是為了便於收稅管理,卻只在沿海開埠了十餘口岸,不過海上貿易發達,並沒有帶來強盛的水軍。

主要的原因是海上少有敵人,自從三百多年前,東夷大海戰過後,東夷這個國家就陷入了分裂內戰狀態,三百多年來,一直無法統一,這也是當初帝國無法遠在大海之中的島嶼之國後,就人為肢解,造成對立的緣故。

第二個原因就是近百年來,帝國軍事的重心都在南北邊疆,而其中又尤以北疆為主,北胡幾乎年年南下,三年就要大打一場,十年就要爆發一場百萬級的大戰,加上帝國陸地邊疆遠比海岸線多出數倍,在這個陸地為王的冷兵器時代,水軍自然被丟在不起眼的地方。

第三個原因就是承平太久,如果說神武大帝時期,還打造出一支說得過去的水軍,但是百年過去了,這支水軍早就腐朽的老邁不堪了。

青州三大水軍,分別以秦洛河,淮水,天河為名,主要的職責就是護衛水路安全,兵收取水上過境稅金,其中天河水軍分別在洪澤府的魚肚浦,下游淮南府的鎮江以及天河河口駐有水軍營寨。

冷卓這一次是打算到達菏澤府的魚肚浦,乘船走菏澤湖,進入天河,跨過天河後進入楚江這條路線,而這一條路線至少眼下還是很安全的,畢竟大唐雖然將手探向青州,但距離菏澤府卻還有千里之遙,至少冷卓不需要擔心池城城下的那種情況。

任何朝代,都少不了水匪,太湖有太湖水匪,鄱陽海也有鄱陽水匪,在天河中下游,那河網密佈,湖泊眾多的這一路,大大的水匪可以說數不清多少,他們有的是受生活所迫,落草為匪,有的乾脆就是地方門閥搞出來,專門發不義之財的。

因為在天河中下游這一帶,可以說是帝國最繁華富庶的地方,工商業發達,沿途往來船隻如龍,可以說富得流油,隨便幹上一票,一年吃喝不愁,這可比起一年辛苦,卻賺不來幾個錢來的容易。

天河水匪,自來有之,乃是帝國最強盛的時候也是剿滅不絕,只不過多寡而已,而眼下天河上下不下三千綹寨,當然這檔次也有高低之分,最低等的一檔就是尋常的草綹,通常三五拉夥,十幾人就算開船(行話),這一類幾乎沒什麼名號,平素是漁民,看上有落單的就做上一票,最是繁雜,也最難分辨。

級別高一點的就是闖出些名聲,在河上行走有人認得,人手也從幾十到上百,有十來條船,經常出沒,這一類數量其次,算是小水綹,可以算是天河水匪的基礎組成。

再往上一個級別,那就是在水道上掛了號的水匪了,通常這一類都是被官府通緝的,做過一些大手筆的水匪,規模也比較大了,人數數百,甚至對地方也有不小影響,算是大水綹。

在往上那就是連官府都頭疼的存在了,在天河上都是叫了幾十年的老水匪了,通常都有自家的老巢,人數都上千規模,麾下有船不下百數,甚至還有一些大船,戰船,這些大水匪卻是連官府水軍都不鳥的存在,不過到了這個層次,這些水寨也不需要出去打家劫舍。

按照勢力範圍,收取不算多的過路費,成了主要的收入,跟官府也劃地為界,井水不犯河水,兩者相安無事。

為什麼冷家的金河航運會一走上正軌,就攬下了大半楚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