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孩子的呂碧城,正要說話卻發現苗洛居然已經趴在自己胸口睡著了,輕輕拉拉毛毯,蓋在她和自己身上。

在家住了幾天陪陪孩子和兩位妻子後,楊秋又去呂碧城那邊住了幾天。大概是有了孩子心思變化,考慮將來孩子的成長,她這回沒拒絕楊秋明媒正娶的想法,只說要考慮一下。

一轉眼就進入炎熱的七月。

胡德號率領的帝國巡遊艦隊即將抵達亞洲之際,上海江南造船廠內也熱熱鬧鬧。但哪怕兩隻金獅在旁邊上下翻騰,王光雄和一票海軍軍官的目光都被2艘已經完成全部海試交付的新銳戰艦吸引,負責製造監督的哈坎無疑是最忙碌的人,帶著數十位萊茵蘭計劃後抵達中國的德國工程師對軍艦進行最後檢查。

楊秋遠遠地看著他說不出是欽佩還是辛酸,哈坎來的目的他很清楚,因為德國無法再發展海軍,所以他就想用這種方式為德國保留下海軍種子,來華幾年在他的串聯下約有幾百位德國海軍工程師和退役海軍軍官來到這裡。而整個萊茵蘭計劃中已經有兩萬多德國的妥協。畢竟現在德國國內每天都會有大量工人和技術人才流失。與其任由他們荒廢不受約束,還不如送來中國集合起來。…;

萊茵蘭計劃影響是深遠的,從表面根本看不出來,但實際上已經深入民國的各個行業。從上海第一家冰箱廠,到重慶的克虜伯技術顧問團,從紡織機改造到湖南化工,從大型油輪到正在研製的內燃機車。。。。。。。等等。幾乎每個行業都有這些人的影子。經過四年的努力,在那些萊茵蘭計劃中與海軍有關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努力下,終於化為兩艘懸掛滿旗。全身鉛灰色塗裝的軍艦。

臺灣島級重巡洋艦和圖門江級輕巡洋艦。

按照後世的話說,楊秋是典型地海軍小白,所以當四周德國工程師紛紛拍照留念時。還沒明白這兩艘“盜版”軍艦給世界帶來了多大的衝擊,尤其是臺灣島級重巡洋艦,更是直接為世界矗立起了未來重巡洋艦的模板。

臺灣島級重巡洋艦,是1920海軍計劃的核心之一,總計4艘。分別是臺灣島號、海南島號、庫頁島號和崇明島號。採用江南廠自產的鍋爐和衝動式蒸汽輪機,最大航速31節,續航力15節/9500海里。長艏樓船型,外飄大西洋艦艏,採用四軸四槳,標準排水量13000噸。滿載16000噸。3座三聯裝仿克虜伯210mm/l55艦炮,前二後一揹負式部署,4座雙聯120mm/l56速射副炮,6座雙聯40毫米速射防空炮、8座雙聯25毫米機關炮,另可攜帶2架水上飛機。

圖門江級輕巡洋艦。總計8艘。分別是圖門江號、鴨綠江號、黑龍江號、松花江號、遼河號、渾河號、綏芬河號、嫩江號。標準排水量7200噸,滿載8800噸,最大航速33節,續航力15節/6500海里。船型和臺灣島級相同,主炮為4門雙聯155mm/l52速射炮,前二後二佈局。4門單裝85mm/l56高平兩用速射炮。4座雙聯40毫米速射防空炮、4座雙聯25毫米機關炮,兩座煙囪之間還有2套三聯裝600mm重型魚雷發射裝置。

如果說輕巡還沒什麼的話,那麼重巡就非常惹眼球了。首先它是世界第一種全部火炮都被部署在上層甲板的大型軍艦,其次就是它超出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是楊秋利用時間差提前下水,又用減少主力艦噸位等等手段保住了超標部分。為什麼這麼做其實很簡單,並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樣超出3000噸防護就能翻倍,而是中國造船業才剛剛起步,排水量利用效率遠不如歐美,即使有“盜版圖紙”很多東西造出來體積也要大些,為避免麻煩所以才放大艦體,而在建造中這些問題也的確出現。當然將來肯定不能超出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