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情嚴肅而認真,細細斟酌字裡行間透出的含義,當讀到楊秋那句“勿謂言之不預”時,心臟猛然的緊縮一下。
楊秋要動手了!
這句話毫無懸念的告訴他。楊秋這回是鐵心要清除蘇聯在阿富汗的影響,但是否會爆發中蘇大戰,他卻不怎麼看好。搖搖頭回答山本的話:“山本君,阿富汗會打起來的。但是西北恐怕。。。。。。還沒那麼快。”
山本五十六其實也想過中蘇不會直接在自己國土上開打,但心裡卻始終抱著一絲僥倖。現在聽永田鐵山也說西北中蘇兩軍直接開戰的可能性不大後,不免有些失望道:“永田君,你這樣判斷有什麼根據?”
永田鐵山手指西北說道:“楊秋選擇在這個時間發動是很有講究的。因為現在的中亞細亞已經是冬季,從烏拉爾到邊境的鐵路只有兩條,一條是冬季通行能力很差的西伯利亞線。一條是土庫曼的裡海南線,這兩條線在冬季都會受到風雪和沙塵的影響,運輸能力只有春夏的一半。同樣從中國過去的北方環線(原西伯利亞鐵路東段)和穿越蒙古的中貫線也是這樣,稍微好點的是隴海線,但僅靠一條鐵路也是無法支撐的。因為支那和蘇聯的這條戰線太長了,誰也沒有全面防禦的能力,一旦開戰必定是各自損傷。而且現在他們的軍備都還沒最終準備好,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阿富汗的國土,打一場規模較小的前哨戰,檢驗軍隊並進行針對性的部署和調整。但是這場戰爭最終是免不了的,只要國際局勢出現重大變化,中蘇之間的戰爭就會立刻爆發。”
山本五十六露出無奈的笑容,如果中蘇默契的把戰爭限制在阿富汗境內,那麼日本南下還是無法擺脫中國的側翼威脅,加上堵在前面的英法,背後坐等收漁利的美國,還是困難多多。永田鐵山看出他的擔心,問道:“山本君,是不是國內急於南下了?”
“永田君離開東京很久了吧?”作為少數頭腦清醒的軍官,山本五十六並不看好日本的前途,尤其是被夾在中美兩個工業和經濟大國之間,但國內有些人卻還是看不懂,一門心思急於南下,所以感慨一聲娓娓說道:“現在國內的局勢很不妙,工商都已經到了極限,儲備的原材料也已經消耗殆盡,而且我們向米國尋購也變得困難起來,再加上這裡和幾內亞始終沒能發現新的礦藏,如果再得不到補充就會很困難了。我們還得到情報,支那人已經在秘密建造四艘新的戰列艦和四艘新航母,預計最遲明年年底就能面世。楊秋還借這次的機會,下令停止今年計程車兵復原,利用這些老兵為班底組建了第十六軍和第十七軍,一共是十個師。這樣中國就擁有17個軍,總計85個陸軍師。國內為了應對,正在商討要再增加5個陸軍師團,這樣下去你們陸軍部隊就要超過50萬,物資就會越來越緊張。”
“真是令人生畏的動員力量!”永田鐵山由衷的讚了句,說心裡話他對楊秋搞出的三級動員體系極為佩服。不說臨時的徵兵,光是動員退役五年內的預備役老兵,就可以重新武裝起50個步兵師的軍事力量,而且這些老兵只要略加訓練就能作戰,遠比沒拿過槍的新兵更強。
但他也沒太驚訝,畢竟中國已經不是滿清,楊秋的鐵腕下全面義務教育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年,工業從無到有也已經走過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期,全國擁有的工人和知識分子總量接近美國,所以時間拖得越長中日兩國的力量對比就愈發失衡。反倒美國的態度讓他彷彿想到什麼。坐在凳子上雙眉緊皺陷入沉思。
現在的日本什麼都缺,其中最主要的是鋼鐵和石油,偏偏這兩項上前些年都是靠英美的支援才渡過難關,現在美國忽然減少出口份額,就說明羅斯福恐怕是想透過這種辦法,催促日本南下了來打破均衡。
其實他和山本都很清楚,在這個鋼鐵和石油說話的年代,日本已經逐漸的失去角逐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