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前方出現一道低矮的“山崗”。抵近後才發現,這是一道酷似防波堤的人工建築,高約四米,長度足有幾十公里。車隊一路開來,見到好幾撥崗哨和戒嚴點,足見防衛很嚴密。透過防波堤的缺口後,大家立即看到幾十輛坦克和裝甲車,其中有全新的36型,也有修復的t34和在印度繳獲的英國坦克,還看到兩輛沒開始投產的41型坦克,正在慢慢開往沙漠深處。除了各式各樣的坦克和車輛外,最讓秉文驚訝的是,士兵搬運的東西里居然有不少動植物。
“總統,總理。歡迎你們前來視察。”下車後,秉文就看到冷傑、俞大維和關玉山等很多在國內甚至世界上都知名的專家,其中還有一對年輕的夫婦。男子戴著眼鏡,斯斯文文,但他看楊秋的目光總給人怪怪的感覺。雖然他知道能來這裡的人,肯定都經過嚴格刪選,但還是下意識向楊秋走近幾步。
“這位是百里校長的女婿,錢學森,去年年底才從美國回來,目前在騰龍專案中任設計師。這位可是我們的大才女,吳健雄,也是去年底帶回來的,現在是女媧專案的副總工程師。”核彈計劃從立項起,就被命名為盤古,意喻開天闢地。後續的氫彈專案是女媧,火箭專案是龍騰。。。。。。等等。一名女效能出任氫彈計劃的副總工程師,說明她有多傑出。楊秋更清楚吳健雄的能力,在著名的曼哈頓計劃中,就是她修改了差點讓計劃流產的鏈式反應方程式中的錯誤。
“這位是吳博士的先生,叫。。。。。。。”俞大維為大家一一介紹專家組。但走到男子面前時,突然想起楊秋和袁家的恩怨,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說下去。倒是楊秋大大方方,主動地伸出手:“我知道,您是袁家騮先生。有空回家的話,代我謝謝你爺爺,謝謝他推翻封建開創共和,也謝謝他有您這樣一位甘願回國,天寒地凍還待在這片沙漠,將祖國放在胸中的好孫子。”
楊秋說完後。秉文和大家才知道,原來男子是袁世凱的孫子,難怪剛才看他的神色那麼怪。在場的人都知道袁家和楊秋之間的恩恩怨怨,袁家一直認為是楊秋氣死了袁世凱,所以退出政壇往商界發展後,私底下卻還是要求任何子女不得加入國社黨,還向民黨提供大量政治獻金。不過即使嘴上不承認,袁家騮心裡也清楚,袁世凱和楊秋差距太大太大了。他的年輕、眼界、對時代的把握、對科學技術的重視。甚至遠遠超出丘吉爾和羅斯福這些人,能在短短三十年內將動亂不安遍佈租界的國家,帶上如今獨立自主,向工業化大步邁進。還能參與這場世界大戰,打得蘇日連戰連敗,是多麼多麼的偉大功績!
用冷傑當年從法國歸來的話說,國有楊秋。民族之幸!
所以聽到他這些話,袁家騮心底豁然坦蕩:“謝謝總統教誨。家騮終不敢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
兩隻手緊緊握在一起。也代表著數十年的恩怨徹底彌散。
由於已經是傍晚不利試驗,所以3010總指揮俞大維和盤古專案總設計師冷傑當起了嚮導,為大家詳細介紹核彈研製的過程和展望。透過望遠鏡,楊秋還看到了三十公里外高達百米的試爆塔。實驗核彈已經被放置在上面,用厚厚的防水油布矇住。本來楊秋打算去前面看看,但冷傑等人擔心那裡輻射超標,攔住了他。最後聽到此次試爆的核彈當量在三萬噸tnt炸藥時,空軍司令餘磊和秉文均愣住了:“確定那顆炸彈能爆發出三萬噸炸藥的威力?我看也不大嘛。”幾人吃驚地手指試爆塔塔尖。
“我們分五組重複計算過多次,還動用了計算機複合,應該只多不少。”冷傑顯然非常的自信。
三萬噸tnt,以目前威力最大的炸藥算,空軍也要出動2300架轟七才能一次投完,或者讓山東級戰列艦打24580枚純炸藥製成的炮彈!而現在,只需要一枚就可以完成。這個刺激可真是太大了!連顧維鈞都激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