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頭,郭子儀卻笑道:“我祖籍太原,自上頭三代就徙居關中,而後也很少到過河洛,但中原形勝之地,我也好歹都有相應研究,我這武舉可不是單憑武藝考出來的。再說,沒有邊令誠那樣的宦官指手畫腳,又有大帥這樣熟悉河洛之人,懷恩你就不用杞人憂天了。”
“我哪會擔心重蹈哥舒翰覆轍,我擔心的是,如果安祿山一味據洛陽城而堅守,攻起城來豈不是要死傷慘重?”僕固懷恩一面說,一面掰著手指頭算道,“安祿山從幽州和漁陽兩路出兵的時候,總共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一路打下來沒折損多少,唯有崔乾佑這一路四萬大軍直撲長安後,在我和子儀的截擊追擊之下潰退敗北,估計逃回洛陽的只剩下數千。而河北大亂,史思明蔡希德又率兵四五萬火速回去平叛,也就是說,安祿山手中至少還有五萬人!”
儘管僕固懷恩計算時的動作彷彿有些孩子氣,但郭子儀卻沒工夫去打趣他。一想到這五萬人萬一龜縮於洛陽堅城之中,不但會讓己方陷入攻城的泥潭之中,而且還會無限期拖延戰役的程序,同時讓洛陽百姓繼續陷於水深火熱的泥潭之中,他就覺得大為棘手。突然,他眼睛一亮地說道:“如果能令河東兵馬從太原出擊又如何?一路虛,一路實,如此就可以聲東擊西,打安祿山一個措手不及!”
“王承業此人,膽小如鼠,卻又貪圖功勞。我們離開長安時那一封來自太原的戰報陳情,想必你們全都看到了。竟敢把我安北大軍突入河北道的功勞算在他頭上,這個王承業如果還坐在河東節度使的位子上,哪怕他出兵河洛,我也要擔心這一仗會不會被他打得不成樣子!”
杜士儀說到河東節度使王承業,竟是露出了森然怒色。火線提拔的河南節度使張介然頂多只能說是平庸,可王承業就簡直是昏庸無能,膽小貪功!他示意僕固懷恩和郭子儀隨自己進入城樓中,親手攤開一張都畿道以及河南河東道的地圖後,他便在河陽橋上重重一點,隨即看了看身邊兩人。
“從太原出兵,經潞州上黨郡、澤州高平郡,過河陽橋就能夠直逼洛陽。此前張介然在武牢關失利,最終不得不退守洛陽的時候,就曾經燒燬了河陽橋,安賊入主洛陽之後,沒有抓到張介然以及東都留守李憕等人,在尚未得知都播並未依約進軍河東的情況下,他對王承業不屑一顧,當即就將河陽橋修復了,令蔡希德駐兵懷州河內郡,如今蔡希德回兵河北,懷州諸軍極其薄弱。怕就怕現如今得知我大軍進犯,再次焚燬河陽橋,以斷絕河東兵馬。”
“據說濮州東平太守吳王在安祿山兵進河洛時,曾經在濮陽組織兵馬抗擊,而河洛亦有另外一支義勇軍神出鬼沒,讓叛軍寢食難安,不知道能否給他們分別送信,令其設法保住河陽橋?而大帥以右相之名,嚴令河東節度使王承業出兵?”
郭子儀提出的這樣一個建議,在僕固懷恩看來也是上上之策,可那支義勇軍連叛軍都抓不著蹤跡,他們應該如何排程?而更要命的是王承業這樣一個貪天之功的小人,又會不會龜縮不出?於是,他對郭子儀的建議只能搖頭。
“老郭你說得容易,可做起來卻難。”
“義勇軍的位置暫時不明,恐怕難以聯絡。前河東節度使裴休貞如今閒住絳州,那裡是河東裴氏的根基,我已經派人送信給他,希望他能夠去見王承業,勸說其出兵河洛。如若不能……”杜士儀微微一頓,隨即一字一句地說道,“那就只能寄希望於河東兵馬能夠憑著一腔血性,搬開王承業這塊礙眼的石頭了!”
杜士儀這番話中,分明透露了不可動搖的決心,僕固懷恩頓時大喜過望:“大帥說的是,就應該如此,那王承業既然不聽指揮,就撤了他!”
郭子儀對於王承業也並沒有什麼好感,唯一擔心的便是朝中反應,可想想如若王承業貽誤軍機帶來的嚴重後果,他到了嘴邊的話最終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