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
當應和聲此起彼伏響起時,他一下子跌坐癱軟了下來。完了,就算他能回到長安去御前狠狠告一狀,可在這樣的亂世當中,再沒有半分兵權的他還有什麼話語權?
第1172章 河東節度易主
以兵諫來驅逐一方節度使,自大唐開國以來,這是第一次。然而,如果杜士儀身在此處,他一定會心生感慨,歷史上,經過安史之亂,大大小小的藩鎮遍佈了整個大唐之後,這樣的事情再也不是奇聞,偏裨將校驅逐節度使,而底下計程車卒又驅逐偏裨將校,這樣的事情從中唐到晚唐始終層出不窮。然而在如今這樣的年代,這件事實在非比尋常。當王承業以及他那些心腹家人從者狼狽不堪地離開節度使府時,聞訊而來的太原軍民頓時沸騰了。
大街兩側沸反盈天,有人搖頭嘆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有人驚歎於起事將校的大膽,但更多的人拍手稱快。連日以來,百姓們從最初的憂心於戰事不利,長安風雨飄搖,到得知安北以及朔方大軍南下討逆,一路告捷,即將出潼關進入河洛,情緒也從晦暗變得激昂。
河東道東鄰河北道,南接都畿道河南道,很多人家都有親友在安祿山叛軍的佔領區,誰不希望能夠趕緊結束這一場戰爭,好能夠得到親人的訊息?於是,王承業這樣一個坐失良機的主帥,自然是連小民百姓都瞧不起。
不主動出擊,難道還等叛軍打過來?
而程千里帶著眾多將校,望著王承業那落魄的背影,卻沒有多少志得意滿,而是忍不住打了個寒噤。他昨夜只是見過裴休貞,考慮再三之後,答應了試一試力頂王承業。他壓根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能力去聯絡下頭的偏裨將校,畢竟,他自己也是初來乍到。所以,今天發生了這樣看上去軍中上下齊心,驅逐堂堂節度使的一幕,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著實非常有限,有限得讓他自己都感到汗顏!可現在此事成功,那就不是他一時義憤的事了,這麼多人擁護他,他就是不想幹也得幹,等於是逼著挑了這麼個擔子,但要說真的不樂意,那也是假話。
經歷了這些鉅變之後,天子的威信已經降到了極點,可他迫於高仙芝壓力從西域轉遷回來,卻不希望軍中生涯就這麼不光彩地結束,他還希望建功立業!至於天下安定之後,他會不會猶如當年的張守珪李禕王忠嗣那樣被天子一腳踹開,那卻顧不得了。
為了以防王承業玩出什麼花樣,甚至有一名偏將自告奮勇,領兵在王承業後頭把這位節度使押送出境,據說會一直送到潼關!
“程大將軍,既然攆走了這個噁心人的王承業,大家就回節堂去,商議出兵河洛事宜吧!”
見四周圍的人全都看著自己,一向自忖驍勇果敢的程千里只覺得心頭壓力巨大。如果這是在他曾經呆過多年的西域龜茲鎮,受到這樣的擁戴,他只會暗自竊喜,可王承業到河東多久,兩人前後腳,他也就才到河東多久,對這裡的軍將根本談不上熟悉,更談不上什麼恩威。他已經五十出頭了,絕對不會認為這些偏裨將校會對自己言聽計從,所以,他在心裡一合計,最終還是決定先順應軍心再說。
可到了節堂上,他卻堅持不肯坐主位,一再謙辭表示自己只是節度副使,至於節度使的人選,該由朝廷任命,最後彷彿推卻不過似的,暫時站在了節堂上首。這時候,他方才開口試探道:“王承業和我先後抵達太原,他如此尸位素餐,我也難辭其咎,多虧昨晚前河東節度裴翁前來相見時,力勸我一定要出面勸諫王承業,促其出兵河洛,沒想到卻演變成如今我等驅逐王承業的一幕。此事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