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純買賣公司”的上市公司類別,只受海外的上市規則監管。但不受香江的上市規則、收購及合併守則,以及公司回購股份守則的約束。

同時怡和發出威脅,如果這個建議遭到拒絕,它將不惜取消在香江的上市地位。

去掉各種掩人耳目的花樣。怡和的核心邏輯其實非常簡單。也就是它在香江做生意,賺香江人的錢的同時,不接受香江的監管。

怡和的要求,當即引起香江輿論的強烈反應。

誰也不傻,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將像之前發行b股計劃那樣,勢必引得更多上市公司進行仿效,嚴重破壞香江市場的完整性。並對小股東造成不公。

到時候,香江真要變成一個空殼子了。

為了緩和社會輿論的壓力。怡和承諾,在撤消香江第一上市地位後的三年內,繼續遵守香江的收購及合併守則。

1992年9月7日,怡和控股在倫敦第一上市正式生效;翌日,香江成為怡和控股第二上市地區。

因為第二上市公司主要依賴第一上市當地監管者監管,所以香江的監管機構退居次席。

表面上看起來,怡和可以歇一歇了,整個事件以乎暫告一段落。

但在1994年3月24日,怡和邁出了最後一步,在怡和宣佈遷冊百慕達即將屆滿十週年之際,怡和控股發表了其在香江逾一個半世紀以來,最具震憾性的宣告:決定從1994年12月31日起,終止怡和股票在香江的第二上市地位,撤離香江股市。

怡和這個宣告再次對香江股市造成衝擊,原本上升中的恒生指數,一度急跌400點。

就這樣,在中國撈了100多年金的怡和,華麗麗地從香江跑掉了,留下了各種惶恐不安的一地雞毛,但相關各方除了幹瞧著,什麼辦法也沒有。

對比怡和的這種所作所為和德行節操,唐煥口中所強調的“香江第一財團的責任”,其深層次的含義,不言自明。

怡和在他的掌控下,自然不可能再興風作浪,給本來就異常複雜的香江局勢火上添油,連累得普通人想過安生日子也不行了。

尤德上哪知道,唐煥心裡還有這些彎彎繞繞。在他看來,既然英國政_府都在推行英國國有資產的私有化,那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怡和,換了個資本雄厚的東家,未嘗不可接受,只要繼續保證它的英國屬性,以及英國股東的權益,就算成功地亡羊補牢了。

至於西門。凱瑟克的四處奔走、上躥下跳,其動力來源無非就是把怡和一直視為自己家族的祖業,不容外人染指罷了,眼界和格局太小。

不得不說,這就是政客和商人在思維出發點上的差異之處了,西門。凱瑟克可能還不明白,自己越是跑到尤德那裡施加壓力,就越是表露出自己在香江所能發揮作用的貶值。

既然氣氛良好,談的投機,那在車上的這段時間明顯不夠用了,於是,知道唐煥花費不到兩個小時從寶島飛到香江的尤德,毫不客氣地跟隨對方來到辦公室,品茶論道,以趁熱打鐵地套一套交情。

關於怡和的情況,唐煥除了大原則之外,便以“具體情況還沒來得及聽取彙報”為由,避而不談了。

尤德不以為意,因為他還有其它話題,想和唐煥溝通。

“據我所知,唐先生來香江投資,差不多有三四年了,不知道你對香江的未來發展。有什麼希望呢?”尤德放下茶杯,話鋒一轉問道。

“尤德爵士這麼一問,我還真有一個想法。”唐煥沉吟著緩緩回答。“那就是關於高素質人才方面的,我名下公司的高科技特性,決定了對此的敏感程度,而招聘願望一直都有種得不到滿足的感覺。”

“必須承認,香江的高等教育仍然處於十分落後的階段。”尤德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