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實現方案還有惠普的image、culli的idms等。

它們當中商業成就最高的當屬idms,這兩年為culli公司帶來了過億美元的年銷售額。

再如層狀資料庫,資料之間的關聯進一步抽象為類似族譜那樣的模型。

最有名的層狀資料庫商業化產品。是ibm在1960年代末推出的ims。

不管是網狀資料庫。還是層狀資料庫。隨著資料庫規模的擴大,資料之間的聯絡將會複雜得連當初建立資料庫的管理員都要為之迷茫,從而給維護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好在這個時候,關係型資料庫的理論出現了。

1970年,ibm的研究員edgar frank codd——埃德加。弗蘭克。科德發表了題為《a relational model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大型共享資料庫的關係模型》的論文,奠定了關係模型的理論基礎,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共同讚賞。

為此,埃德加。弗蘭克。科德被譽為“關聯式資料庫之父”。並在1981年得到了圖靈獎。

當網狀資料庫和關聯式資料庫誰優誰劣的學術辯論,以後者勝出落幕後,將關聯式資料庫從理論成果變為軟體實現的課題,隨即擺在了研究人員面前。

honeywell——霍尼韋爾公司最早取得了關聯式資料庫的商業成果,其在1976年推出了mdrs,不過市場表現一般。

做為最早提出關係模型的公司,ibm當然不會落後,它專門組建了40人規模的團隊,研發關聯式資料庫,並起名為“r”系統。即含義來源於“關係”英文單詞的首字母。

1974年,ibm研發團隊首戰告捷。成功開發了用於關聯式資料庫的結構化查詢語言即sql。

到了1977年,“r”系統便可以投入執行了。

但官僚作風嚴重的ibm又犯了老毛病,它的層狀資料庫ims那時候正賣得火熱,為公司帶來了滾滾財源,於是便自然而然地壓制了“r”系統的商業運作。

於是乎,外界只見“r”系統的研發人員頻頻發表學術成果論文,卻不見ibm積極地展開市場活動。

就這樣,ibm給了另外兩個關聯式資料庫——ingres和oracle,出人頭地的機會。

ingres是由伯克利加州大學一群得到政_府資助的教授聯合開發的。為了研發哲儒自己的資料庫ebase,唐煥就從他們當中挖走了一些人。

ingres的研發團隊和ibm的“r”研發團隊,彼此熟識,故而經常進行技術交流,並開發出了一套和sql類似的關聯式資料庫語言quel。

兩夥人也犯了文人相輕的毛病,不時地爆發爭吵,進而相互指責對方抄襲自己的解決方案。

到了最後,雙方乾脆分道揚鑣,真刀真槍地較起勁來,

1980年的時候,ingres研發團隊裡的幾個人,成立了關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即rti,來進行ingres資料庫的商業運作。

oracle的前身,軟體發展實驗室——sdl,其創立初衷是為了方便撈外快。

當時,拉里。埃裡森所供職的公司要開發一種資料儲存和檢索的裝置,工作量非常大。

於是,拉里。埃裡森成功地遊說公司進行業務外包,並和前同事鮑勃。邁納、埃德。奧茨聯合創立sdl,接下了這個活,讓三個人狠狠地賺了一筆。

在此之後,拉里。埃裡森便離開了這家公司,以專心經營自己的sdl。

他還把辦公室搬到了矽谷的中心地帶,並更名為關連式軟體公司即rsi,以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