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為明所敗。後諸部共立託克託布哈之子號小王子。又數傳,徙幕東方,其留漠北部落曰喀爾喀。清崇德三年,遣使朝貢。康熙二十八年,厄魯特噶爾丹興兵攻破喀爾喀,七旗舉族款塞內附,安置喀倫邊內,噶爾丹遂並其地。三十五年,聖祖親征,噶爾丹竄死,朔漠平。喀爾喀諸部復還舊牧,為部三:一曰土謝圖汗,一曰車臣汗,一曰札薩克圖汗。又善巴自為一部,曰賽音諾顏。共部四,為旗八十有六。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北至俄羅斯。廣五千裡,袤三千里。北極高四十二度至五十一度三十分。京師偏東三度至偏西二十六度。人約七十萬口。

土謝圖汗部:駐土拉河。直大同邊外漠北。至京師二千八百餘裡。南界瀚海,西界翁金河,北界楚庫河,東南界蘇尼特、四子部落諸部,西北界唐努烏梁海。所部佐領積三十七旗,以分設賽音諾顏部,析二十一旗隸之,後增四旗,凡二十旗。乾隆四十六年,詔世襲。北極高四十五度三十三分。京師偏西十一度二十四分。土謝圖汗本旗其汗為噶爾丹所破,來降。康熙三十年,許仍舊號世襲。佐領一。牧地在杭愛山東、喀裡雅爾山南,跨鄂爾坤、喀魯哈二河。西:杭愛山,在鄂爾坤河源之北,其山最高大,山脈自西北阿爾泰山來,東趨,逾鄂爾坤、杜喇諸水,為大興安、肯特諸山。又自山西庫庫嶺北折,環繞色楞格河上流諸水發源之處。杭愛譯言“橐駝”也,山形似之。當即古之燕然山。有鄂爾坤河,自附牧賽音諾顏之額魯特旗界,東北經章鄂山東麓,又經西爾哈阿濟爾罕山西麓,又東北出山,折而西北流,有濟爾瑪臺河自南來會。喀魯哈河,源出翁金河北土喇、鄂爾坤二河間平地,西北流,轉東北,入土喇河。鄂爾坤河又東北經吉拉哈吉圖布拉克地南,有西拉索博太河,北自布龍山南支阜,合三水南流來注之,又東北經喀裡雅拉山西南麓,中有大洲。又北流,有伊奔河,自西北布龍山東南支阜,合三水來注之。又東北循山,會哈拉河、衣魯河。又正北流,至布龍山東北支阜,入色楞格河。右翼左旗土謝圖汗之從子,康熙三十年授札薩克一等臺吉。傳至乾隆二十一年,其孫累以功晉和碩親王,世襲。佐領七有半。牧地跨色楞格河、土喇河之合流,南至達什爾嶺,北至罕台山。色楞格河自賽音諾顏部東北入,有厄赫河自西北大山東南流,合翁佳河諸水來會,水勢始盛。稍東,有市呼圖河自南合三水來注之。又東北,受北來一水。又東北,有一河自西南沙昆沙拉之北,東北流,合東南一水,北來注之。又東,受西南一小水,又東逕布龍山北麓。山脈西南自巴顏濟魯克山、賽堪山綿亙而東北,為厄魯墨得依山。又東為西拉克山、布昆沙拉山,又東北為此山蜿蜒至兩河合處,為色楞格、鄂爾坤界。色楞格河自山北麓,又東北,鄂爾坤河自南合土喇諸河,東北流來會。土喇河東南來,納喀魯哈河,東北折而北流,又合鄂爾坤河,當西十度北極出地四十九度處。東有布噶勒臺河。中右旗土謝圖汗之弟,康熙二十五年授札薩克,三十年封多羅貝勒。雍正元年,晉其子郡王,世襲。佐領三。牧地當土喇河曲處。東北:達什隆山。土喇河循都蘭喀拉折而西北流,曲曲四百餘裡,有喀魯哈河自西南來會。左翼中旗土謝圖汗裔,康熙三十年封多羅郡王,兼札薩克,世襲。佐領十四。牧地當阿爾泰軍臺所經。北緯四十四度二十分。西經七度五十分。東北有札爾噶山。中旗土謝圖汗裔,康熙三十年封多羅郡王。乾隆二十二年,改為札薩克固山貝子,世襲。佐領四。牧地在肯特山西南;當土喇河源。西北:哈麻爾嶺。西南:達什隆山。東北:肯特山,山高大,為漠北群山東至大海之祖。山西阜曰即龍嶺,又西曰特勒爾濟嶺。凡諸嶺以南,水皆流入克魯倫河,以北,水皆流入敖嫩河。敖嫩河源在克魯倫河源西北小肯特山;土人呼為阿即格肯特山,山南為喀爾喀地,山北為俄邊。嶺北麓水即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