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十五年,張廕桓受代,以崔國因出使美日秘大臣,駐美,別遣楊慕璿為駐日參贊。十六年四月,崔國因自美赴日遞國書。屆期,日接引大臣以宮車來迎。是日大君主未御殿,後著公服南面坐,國因奉國書,入門行三鞠躬禮,各問君主起居,退。十九年,崔國因受代,以四品京堂楊儒為出使美日秘大臣。
二十六年七月,聯軍入京。八月二日,日使葛絡幹函留京辦事大臣,稱各國統兵各員及公使人等,定於四日辰刻入大內瞻仰,許之。二十七年,各國要求使臣會同覲見必在太和殿,一國使臣單行入覲必在乾清宮,及遞國書用御輿入中門,皇帝親陪宴等。以日使葛絡幹領銜,政府準駁有差。明年,日君主阿肅豐第十三行加冕禮,駐京日使賈思理照會總署,欲中國遣專使往賀。出使美日秘大臣伍廷芳亦以為請。政府乃以張德彝為賀日加冕專使。
比利時舊名彌爾尼壬。清初,其國商船曾來粵東。道光季年,法人復為請通市,而貨舟不至。及五口通商,比遣使臣包禮士赴上海,呈請照各國立約通商。時薛煥撫江蘇,答以應與無約諸邦同一通市,無須另立條約。包禮士謂須入都定議,阻之,允暫留上海。先是咸豐九年,比遣使臣怡性要求蘇撫何桂清三條:一,比官商眷屬、船隻、貨物,與中國相待最優國同視;二,定約後以十二年為度;三,和約議定,須請用寶。至是復以為請。薛煥亦開三條:一,各口均設領事;二,禁商民赴內地遊歷、通商;三,使臣不得赴京。比使堅不允更易。辯論久之,始議定。初,比使稱本國主為“大皇帝”,煥援英稱君主例稱“君主”,遂定約四條。時同治元年六月也。
四年七月,比遣使臣金德來華,牒三口通商大臣、兵部左侍郎崇厚,謂前包禮士與薛煥所訂約,未將兩國通商章程並各等事宜詳敘,請再議,不允。迭牒要求,於是派董恂、崇厚為全權大臣,辦理比通商事務。金德旋擬約五十款,大致皆採各國條約。董恂並去三款,共存四十七款。旋畫押鈐印。五年九月,在氵扈與蘇撫郭柏廕換約,並致君主第二禮波勒德國書。郭柏廕以西洋通商各國從無恭進國書之事,金德稱系新君嗣立,應當入告,乃許呈進。九年六月,比復進國書,請使臣駐京,許之。
十一年冬,使臣許景澄如比都伯魯色遞國書,君主及其妃並邀宴宮內,參贊隨員均預焉。又是年剛果國立為自主之邦,奉比國君主為君,比侍從大臣伯施葛辣照會中國,比主復致國書,自稱“大比利時國主留波德第二謹上書大清國仁聖威武大皇帝陛下:竊查剛果地方設有商會,開闢疆土,曾與各國訂約,立為自主之邦,又推不佞為該處之主。現經議院核准,自應統馭此邦,理合報明大皇帝陛下。惟此新國,乃專歸不佞兼轄,並非比國統屬。闢地之始,允宜宣教布化,治政養民,聯與國之誼以敦和睦,興通商之利以固邦基,盡心圖維,昇平同慶,仰副各國期望之意。尚祈大皇帝眷顧優隆,俾免隕越”云云。十三年正月,比使以本國匯印各國稅則,請中國入會,許景澄以聞。政府旋致比外部,謂:“中國現行稅則即各國議定通行稅則,各國條約均經載明,此外別無通商稅則,與西洋諸國各約各訂者情形不同,未便入會。”五月,比遣謝惠施為駐京公使,呈遞國書,並覲見。
光緒十五年三月,以江蘇按察使陳欽明為英法義比大臣。十七年八月,請中國派員入第四次鐵路公會,考求鐵路新法,許之。十八年正月,湖廣總督張之洞遣繙譯俞忠沅,帶工匠十人,赴比國工廠學鍊鋼鐵。二十三年,議借外債修盧漢鐵路,比領事法蘭吉詣張之洞言其國家原借,比他國尤為公道。尋與比商定議,共十七款:二,借四百五十萬金鎊,九扣,實付銀四百零五萬鎊,分四期交到;三,按週年四釐起息;四,前十年還利不還本,十年後,分二十年還清;五,以路業作保;六,五年工竣;八,由比派工程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