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3章 有所悟(第1/3頁)
章節報錯
為何笑?
因周舒已經能夠看到,當他誦經之時,在他的感知中,那些妖獸的顏色似乎變得純白透明,如玉像一般,少有瑕疵,而他停止誦經時,那些妖獸又恢復了各自本來的顏色,鮮艷,又兇厲。
這樣的變化,不能說和生機沒有關係。
在往生咒之中,妖獸們的生機漸漸減少,而沒有往生咒時,它們會恢復原樣,保持自然。
在只知生死的妖獸身上感知這點,比人類顯然是要好一些,人類的慾念太多,就算感知到了什麼,也必然混成一團,未必能夠清晰的分辨出生機。
不過,現在也不能確認,那就是周舒所要的生機。
但方向應該對了,那就繼續下去,只是需要更進一步。
石像依然不動,依然念誦經文。
只那經文的聲音,似是又深刻了幾分,虔誠而神秘,帶著一股難言的力量。
此時,周舒的禪道已經頗見成效,禪力也能發揮得更好,禪力可謂是世界上最神秘最特殊的力量之一,它的威能不在於攻擊或是防禦,而是迷惑性和影響力,禪力能夠擴及萬物,不止是妖獸,便是草木昆蟲亦能感知到,只要是有生命的物體,皆能被影響。
典籍有言,禪修大能誦經之時,萬物靜聽,一經誦罷,眾皆極樂。
周舒的禪道雖然沒有到這種程度,但也算不錯。
地面上,不時有螞蟻蜘蛛等昆蟲爬出,圍在石像周圍不動,也在細聽經文,接受禪力的感召。
只是,沒過幾個時辰,大多數螞蟻蜘蛛便倒在地上,平靜而安樂的死去。
這等蟲豸的生命十分短暫,生機也是少得可憐,在往生咒的影響下,不多的生命活力漸漸消失,心甘情願的放棄了餘生,生命也隨之消失。
這樣的變化,自然逃不過周舒的觀察。
螞蟻變成幾乎完全純白的玉像,然後消亡,死後委落泥土,不見蹤影。
這些蟲豸,幾乎完全符合自然的規律,沒有靈智,只知生死,在它們短暫的一生中,生機和宕機,也很清楚的顯現出來,幾乎沒有別的雜質在裡面。
看在眼裡,周舒似有所悟。
有舒之道做輔助,修煉任何道都有不錯的效果,他的禪道與日俱增。
不變的經文聲中,除了鳥獸蟲豸,周圍的草木也開始發生變化。
低矮的灌木很快變黃,高大的喬木漸顯頹色,小草剛生出嫩芽就開始枯萎,只那一叢翠竹,在經文中變得越發翠綠,甚而開出了滿枝的花。
然後凋謝。
這一切,依然在周舒的觀察中。
日以繼夜,夜以繼日,每一天都不曾停止,草木枯榮,鳥獸離開又回來,蟲豸不斷的死亡。
那消失的生機,隨死亡而來的宕機,漸漸清晰起來,如一個個或大或小的雲團,或純白,或純黑,環繞在草木和蟲豸的身上,雖不是一個可以量化的單位,但也不再全是顏色,有了初步的模樣。
用神識感知到未知的存在,這是很大的一步。
「生死法則,就在這裡面罷。」
周舒還不知道生死法則是什麼,但不再是完全懵懂,而是一種有印象但無法描繪的狀態。
每天念誦往生咒,每天都看到生死,每天都模糊的感知生機宕機。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他了解的也越來越多,看到什麼生物,就能判斷出來生機宕機,很少有差錯,比如一隻螞蟻,它的生機具體是多少,在什麼時候死去,出現宕機,在必要的時候,他也能夠改變,根據念誦經文的速度,以及用到的禪力,來改變生機和宕機的狀態。
「是不是該試試得到它們呢?」
進步很大,周舒自然有進一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