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多給點,沒得就少給點,實在拿不出來,不給也行。先生那兒,我們也不會虧待他的,”張大大說。
“好,崇禮,快來,跪下,跟先生磕頭。從今天起,你就叫‘先生’了。”
“不,先拜聖人。”杜文三站起來,拉著崇禮恭恭敬敬地站在案桌後面,看著壁上的一張畫像說,“這是讀書人的祖師爺,姓孔,名丘,字仲尼。大家都叫他孔夫子,孔聖人。讀書人都要先拜他的。記住了,畫像下面那行字,‘大成至聖先師孔仲尼’。以後,每天來了,先拜先師,再拜先生,然後再讀書。記住了嗎?”
“嗯。”
杜文三叫崇禮跪下,向那畫像磕三個響頭,自己則恭恭敬敬作三個揖。然後端坐在椅子上,崇禮跪在他面前,五體投地地拜了三拜。簡單的拜師禮就成了。
“實在不好意思,我的情況你們都曉得,一時間拿不出錢來,我這隻有兩塊銅元,你先拿著。”林秀青摸出身上僅有的兩個銅元,遞到杜文三面前,誠懇地既是商量又是請求地說:“還差的,年底一起交清,我說話算話,請你放心。”
“哎呀,你說哪裡去了,又都不是外人。啥時候有了啥時候拿來都可以的。”杜文三說。
讀書的娃娃們都來了,嘰嘰喳喳地在外面鬧著。林秀青把自己縫的書袋交給崇禮,說了聲,聽先生話,好好讀書,就出去了。
杜文三喊了一聲,娃娃們就都風也似的跑進去,一陣響聲過後,傳出來哇啦哇啦的讀書聲。
把汪崇禮送進了學堂,林秀青心裡好受了許多。她心裡想著,只要崇禮能讀出點名堂來,以後能夠出人頭地,她也就算對得起他死去的額爹,對得起他們汪家列祖列宗了。
可是她一想到眼前的難處,心中又是一陣難受。這麼樣一個家,幾畝田地一座老磨坊,內內外外只她一個人操持。老婆婆雖然也沒得啥子病痛,但年紀大了就算她能堅持也只能看看家看看磨坊做哈飯喂哈豬,當然,就這樣已經是對她很大的幫助了。兒子才七八歲,不懂事,也幫不了啥。只要聽話好好把書讀好不跟她添麻煩就行了。
她曾埋怨自己的命苦。十六歲嫁到汪家,這麼多年了就沒有過過幾天好日子。這倒並不是說汪家缺吃少穿。老公公的粗心大意,使她失去了那麼乖巧的女兒,這對她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不過那種悲切很快就被她兒子崇禮趕走了。有了兒子,她對自己的生活又充滿了希望,整個家裡又充滿了活力。一家人又過起了快樂而滋潤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汪子林遭人陷害,老公公憂憤而死,就如天上掉下來的石頭一個接著一個地砸在她的頭上,把她砸倒了,砸跨了。
從嫁進汪家這短短的十多年裡,她送走了三個人,三條命。到而今,一個好好的家,就剩下他們三個人——一個孤兒一老一少兩個寡婦。這樣的打擊,天底下有誰承受過?又有誰承受得了?就算是男人,也說不定早就跨掉了,何況她一個孱弱的女子?!
田地裡的莊稼,缺肥缺水缺勞力,長得不好,收成減少了,可租子還有雜七雜八的捐稅,一一交清之後,自己就剩得不多了。老磨坊裡的生意也比從前少了許多。好象那些顧主,躲她林秀青的晦氣似的,一個個都去了別處。一年下來,糧食雖然勉強夠吃,但兜裡的錢卻是越來越少,手頭緊巴巴的,做個衣服買個針頭線腦都要算計半天。平常間兩三個月吃不上一次豬肉。好在家裡那幾只老母雞和兩隻老鴨很展勁,靠著它們生的蛋,三代人才沒有出現面黃肌瘦的情況。
下午,汪崇禮一回到家裡,就滔滔不絕地講述他今天上學的事情。
“先生教了啥?”四奶問。
“三字經。”
“背得不?”
“還背不完。”
“背兩句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