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裡準備的。只是,聽著張永年的提醒後,司馬稷感嘆,他曾經的付出,也不算白費了。當然,就司馬稷心中而言,他更希望白費了。畢竟”那應味著他的平安嘛。
可現實就是這樣殘酷的。司馬稷不得不在這時候,思考了張永年的話裡,誰才最可能是要害了他的人?而且,張永年的話,可信不可信?這也是司馬稷琢磨的事情。
在這一路的歸行裡,司馬稷在觀察。他可知道,若真是有此心,想擠下了他的人,必定會有動作。而且,有時候若真細心,未必不能發現些東西。畢竟,這個世間,沒什麼真是萬無破綻的。
司馬稷在隨著顯德帝司馬紹歸京城的途中,就是在觀察著,這最可能擠下了他後,誰人得利?
從利益論的角度來說,這一件事情是絕對解釋的通透。不過,司馬稷不是那般真正就心中輕鬆的人,畢竟,能到了顯德帝司馬紹身邊的人,就壓根兒沒有傻子。
能走上了這等權利的最近旁,誰不是有兩把的刷子呢。
司馬稷在觀察別人時,他又何嘗不是被人觀賞呢。有一句話,你在橋上看風景,橋下的人正看著你。
誰是別人的風景,誰又是自己的風景?
司馬稷不在意這些,司馬稷只想要他想的結果。畢竟,司馬稷這重來一世的生命,在他本人看來,已經是僥倖至極。就更沒有了必要,是浪費了這等機會。從前一世,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了這人生。
司馬稷在一次一次的經歷裡,是真正的變成更加的成熟了。
等著司馬稷回了京城時,這路上的一切,似乎還算平淡。當然,這不算司馬稷默默的捱了幾頓黑眼藥,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抹黑事。
當然,這些司馬稷都不在意,因為,他已經平安的闖了過來。司馬稷在回了京城後,就更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應該功成深退。別老攔了別人的路,若不然,怕就不是歸來途中的那般輕鬆了。
司馬稷的意思,這是想激流勇退,自然還得問一問顯德帝司馬紹的意思。畢竟,這顯德帝司馬紹才是坐了主的人啊。
“稷哥兒,你覺得朕的伴讀,應該如何?”顯德帝聽著司馬稷說起了一些曾經的戲曲裡,提著的那些帝王們的日子,還有那些帝王將相的豐功偉業。自然,關於帝王的伴讀,這等榮耀的職位,自然是隨口就問了出來。
顯德帝司馬紹能隨便問問,可司馬稷卻不是能隨便回了。畢竟,這等話裡,牽扯的利益,實在過於重大了。司馬稷又不傻,他還不想無緣無故的得罪了京城裡的哪些高門。司馬稷想了想後,就是忙回道:“聖上,您的伴讀,自然是合了您的心意。若不然,選了不合聖上之的伴讀,那不是讓人礙眼嘛。”
司馬稷的話,就是挺明顯了,還是顯德帝司馬紹自己選吧。畢竟,這位帝王自己選的,才叫簡在帝心啊。
“每日得跟師傅們讀書,朕心中疲憊。”顯德帝司馬紹挺不樂意,聽了書房裡的師傅們,那等指正帝王一言一行的樣子。畢竟,當了這一個帝王后,顯德帝司馬紹就覺得,那些個師傅恨不得在他身上,來個青史留名啊。
“聖上辛苦了。”司馬稷說了此話後,還道:“這一路從淮南到京城,千里迢迢的。聖上哪能休息啊?就是其餘諸人,怕也是風塵撲撲。”
聽著風塵撲撲,顯德帝司馬紹就是回了神,道:“那稷哥兒你回府,去看看你的爹孃,還有兄弟姐妹吧。朕瞧著,你離開日子久了,也是想念親人了。”
不用顯德帝司馬紹這話,司馬稷自然是念家裡的親人的。若不然,他何苦提了這麼多的話,不就是想讓顯德帝司馬紹想起來,他還是年紀小,就離開家,這是缺了親人在身邊啊。
“聖上恩典,感激涕零。”司馬稷是跪著謝了隆恩。然後,還真是在顯德帝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