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並沒有任何歧視移民,或者是歧視任何語言文化的意思。那篇報道的主旨,只是想說著名作家李大牛的新小說《哈利波特》的銷量和口碑,辜負了所有《魔戒》迷的期待。僅此而已,請不要斷章取義,牽涉其它。”
在形勢不對的時候,擺出低姿態,並轉移話題,這是他們慣用的伎倆。
不過,能逼的一個經常斷章取義的媒體,說出請不要斷章取義這種話,李大牛也算是第一個了。
李大牛在看到了這條動態之後,立馬發了新的動態。
“這種道歉沒有一點兒誠意。而且,是不是斷章取義,網友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真的沒有這種意思,網友們也不會冤枉你。至於你說我的《哈利波特》的銷量和口碑不行,我堅決不同意,才賣了三週而已。至於是否辜負了《魔戒》的書迷,我想說,每一本小說都是一個不同的世界,有了不同,就有了喜歡和不喜歡,就如同再厲害的廚師,也滿足不了所有人的口味要求一樣。我相信《哈利波特》終究會遇上喜歡它的讀者。”(未完待續。)
128 這是一場戰爭
“網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當網民們看到了李大牛所說的這句話時,瞬間給李大牛的這條動態,點了無數個贊。
說起來,關於歧視移民的這件事兒,雖然是李大牛帶的頭,但是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多的人加入討論,當然不全是因為華夏網民們翻牆過來推波助瀾的原因。
這和美國的歷史問題有著深刻的關係,在美國,向來有一群人抱著白人至上的裡面,對黑人以及黃種人抱有歧視的心態,並且多次發生歧視事件。
而這些被歧視的人,多數是移民或者是移民的後裔,做著所謂的美國夢,來到了美國辛苦打拼,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自然會心有不滿。
藉著李大牛這個名人的發話,這些心有不滿的人發表的一些歧視事件,讓整件事情的影響力不停的擴散。再加上那些本身就抱著歧視心態的美國人,在網路上的攻擊,才讓這件事情成為全美的焦點。
其實,不乏有些媒體或者公眾人物,認為李大牛對好萊塢日報的抨擊,是小題大做了。
畢竟人家說的是:取了個華語名字,會對他的作品在美國的銷量,產生影響。
這句話本身就可以用多種方式解讀,特別是對於能指黑為白的人來說,更是可以用各種方式說明這句話本身就沒有歧視的意思。
比如,說華語名字會讓美國讀者或者看電影的人,不知道這是李大牛的作品。
這種論調在網上的支援率也不低,網上不乏一些總是有標新立異觀點的人。
而當李大牛說網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個群體馬屁,讓多數人都對李大牛心生好感。
誰不喜歡別人拍自己的馬屁呢?
對於好萊塢日報來說,李大牛的這一條最新的動態,他們只關注一點,那就是李大牛說自己的新小說,會遇到喜歡它的讀者。
還有比這更合適的話題可以轉移嗎?
於是,好萊塢日報發表了一條動態,並且了李大牛。
“正如你所說,網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那麼讀者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幾乎所有的《魔戒》忠實粉絲,都對《哈利波特》這本書裡面的世界觀和小氣的劇情失望了,所以,一個註定失敗的小說,就算遇到了喜歡它的讀者,又能有幾個呢?據說這本書的首印數量在美國,就有五十萬冊,請問,一年的時間,能賣完嗎?或者,只是因為你之前狂言要讓粉絲們猜測銷量,結果卻發現自己賠不起獎勵,所以故意弄了一本爛書讓所有人都猜錯?”
我草?要是羅琳大姐聽到你這樣說她的小說,會不會把自己十幾億美金的身價證明,甩到你的臉上?
還五十萬冊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