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擇“看車員”的工作,那麼你將永遠與高薪無緣。
。 想看書來
別將自己託付給“錢”
前程無憂網近日做了一個名為“工作了,還幸福嗎”的網上調查。這個調查歷時一個月,共收到有效網上調查問卷5005份。其中,男性受訪者佔,女性受訪者為;北京市的受訪者居於各省市第一,佔到,上海市為第二,佔;60%的受訪者擁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專科學歷受訪者佔;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的受訪者比例為,工作年限為3~5年的受訪者佔,8年以上的為;在外商獨資企業工作的受訪者佔,合資/合作企業工作的受訪者比例為,民營/私企工作的受訪者佔,在國企/上市公司工作的受訪者比例為。
據前程無憂網的調查,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只能“斷斷續續地感受到幸福”,的受訪者慨嘆“幸福是很多年前的事兒了”,的受訪者悲觀地表明“從未感受過幸福”,僅有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每天都很幸福”。
透過前程無憂網的調查卷,我們可以得知,很多人都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為了生計整日疲於奔波,對於幸福的感知度越來越低。
那對於上班族來說,什麼才叫幸福?
上班族中流行幾句話“事少假多離家近,權高位重責任輕,每天睡到自然醒,拿錢拿到手抽筋”。這幾句話反映了一些人對理想工作的嚮往和認知。
先不論前面幾點,我們只關注最後一點,“拿錢拿到手抽筋”,是否真的很幸福?據前程無憂網的本次調查,的受訪者認為“掙的錢永遠比支出的錢多就最幸福”,的受訪者認為“錢夠用就幸福”,的受訪者認為“幸福和金錢無關”,持“錢越多就越幸福”這一觀點的受訪者相對比例較少,佔。而贊同“錢越多就越幸福”的男性受訪者的比例,要大大高於女性受訪者。大部分人追求的是“財務自由”,而不是“財富最大化”。
看來,很多人都認為,錢並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幸福和快樂。但是因為工作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賺錢,所以仍然有很多人因此而進入一個誤區,變成了工作只為了賺錢。
沒錯,薪酬是我們付出勞動力的回饋,但我們所收到的報酬不只是月薪。我們在工作中還可以收穫友情、提升能力、激發生活熱情。如果將賺錢當成了工作的全部,那工作甚至生命的價值都將會貶值!大家或許能從下面的故事中得到一些感悟。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桑福德市一個安靜的小鎮上,有一名廚師叫馬克·鮑勃。馬克·鮑勃的烹飪水平很不錯,在一家叫好望角的餐廳做了兩年的廚師。當廚師之餘,他還熱愛博彩,雖然他一直沒有中過大獎。
2009年2月,幸運之神眷顧了馬克·鮑勃,他居然中了數百萬美元的大獎。在當時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他無疑成了小鎮最幸運的人。中獎的那個晚上,馬克·鮑勃在自己工作的餐廳請客。他親自下廚做了一頓豐盛的晚宴,和大家一起慶祝自己的一夜暴富。
那個狂歡的晚上,所有人都盡心玩鬧,只有飯店老闆約翰有些難過,因為他必須計劃重新招聘一名廚師了,他認為鮑勃肯定不會繼續幹這份工作。
第二天,就在約翰擬好招聘廣告之後,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了——鮑勃居然回來了。鮑勃不但回來了,而且風趣地說:“我是廚師,你們休想把我丟進那些豪華會所。”
於是,鮑勃又吹著口哨開始了他的工作。很快,飯店裡的食客漸多,當人們發現鮑勃依然在這裡工作時,都很驚訝地向他揮手致意。
後來,鮑勃的做法引來了好事的記者。記者舉著攝像機和麥克風闖進廚房問他:“鮑勃先生,你完全可以不在這裡工作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呢?”
鮑勃一手端著盤子,一手拿著勺子對記者說:“我從小就學習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