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他從隨身的鐵罐裡抽出一支火摺子,迎風一甩,火摺子立刻燃了起來,點燃了下面的火繩,陳海急忙道:“火繩要到柄時就必須扔,然後找掩體遮蔽或者趴下!”
火繩嗤嗤燃燒,快要到柄時,李延慶猛地將鐵火雷向鐵柱扔去,他隨即躲在一塊大石後,片刻,只聽‘轟!’一聲巨響,雖然沒有震天雷那樣驚天動地,但同樣也令人驚心動魄,同時聽見劈劈啪啪的撞擊聲,這應該是鐵片擊打巖壁發出的聲音,四周變成一片灰白色,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硝煙。
好一會兒,硝煙散盡,李延慶快步走上前,小豬已經不叫了,包裹它的鐵甲上被碎鐵片擊穿了無數個小洞,楊光將鐵甲解開,裡面的小豬血肉模糊,不知被多少鐵片擊穿了身體,早已氣絕身亡。
李延慶大喜,這果然是對付騎兵的犀利武器,這時,陳氏兄弟走上來道:“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鐵殼不好做,是鐵匠用鐵片拼接而成,產量很少。”
“不是渾然一體澆成的嗎?”
陳海搖搖頭,“鐵殼只比核桃殼稍厚一點,和桔子皮差不多,渾然一體澆鑄不出,只能用拼接的辦法。”
李延慶又仔細看了看拼接部分,拼接得很完美,他沉吟一下問道:“你們下一步做什麼?”
“下一步就是繼續完善,還有就是火繩不太穩定,要想辦法造一個裹火繩的木器。”
“如果有時間的話,幫我做一根鐵管,約兩尺長,管壁要厚,中空部分大概和酒杯一樣粗,如果能完整澆鑄最好,澆鑄不了最好也用兩半拼成。”
說到這,李延慶從懷中摸出一張紙遞給他們,“這是圖樣,小心別流傳出去!”
李延慶當然是想做火銃了,這是他考慮了很久事情,實際上在十年後,宋軍便發明了火槍,只是用來噴火,後來又過了數十年,才漸漸在火槍的基礎上發明了突火槍。
只是早期的突火槍是用竹筒和紙筒做成,實戰效果並不好,射程短,上藥慢,非常容易損壞,其實就算是火銃也不行,無論射程還是殺傷效果都遠不如弩箭,但火銃還是有一個優勢,它可以將數十顆鐵彈一起射出,三十步內射出,只要方位不差,騎兵和戰馬都很難逃脫,可以彌補弩箭在敵軍殺至近距離上的不足。
突火槍又發展了數十年,直到金屬管出現,火銃便應勢而生了,李延慶便想跨過突火槍這一步,直接進入火銃時代,他們在研製震天雷外殼時,不斷修改模子,已經能用鐵水澆鑄出一個完整的大鐵殼,那麼只要不斷改進,澆鑄出一體的鐵管也有希望了。
而且在發明火銃後,會有高明的工匠不斷跟進研究,發明出更加犀利的火器,甚至大口徑火炮也會慢慢研製出來,這樣,缺乏戰馬的宋軍也能依靠火器與強大的騎兵一戰。
中午時分,李延慶帶著手下返回了縣城,剛進縣衙,莫俊便跑了出來,“縣君可回來了!”
“有什麼急事嗎?”
莫俊低聲道:“京城來人了,等了縣君快一個時辰。”
李延慶微微一怔,京城來人,這又會是誰?
“是什麼人?”
“來人沒有說,但屬下的直覺。。。。。恐怕他是太子派來的人。”
李延慶心中一跳,又隨即問道:“楊菊知道嗎?”
“他去江夏了,說好要明天才能回來,丁嘯今天也正好請假。”
李延慶點點頭,“他現在在哪裡?”
“現在在屬下的官房等候,屬下暫時不敢讓他去縣君官房。”
莫俊做得很好,沒有讓來人在自己官房等候,李延慶便讚許道:“你很謹慎!”
李延慶早就知道楊菊從去年開始便接到了朝廷監視自己的任務,他也沒有放在心上,這是朝廷的一種潛規則,宋朝有一種制度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