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勞張主簿了。”

張洵無奈地走了,這時,李延慶讓眾人在議事桌前坐下,對三人道:“從今天開始,我要正式啟動去年林靈素刺殺案的調查,各位都參與過此案,比較瞭解案情,大家都說一說吧!”

王教和劉方雖然沒有官職,只是文吏,但他們對這個案子的熟悉程度並不亞於主事陶燁,就連莫俊也仔細研究過李延慶帶給他的卷宗。

劉方是最早接觸這個案子的人,他欠身道:“這個案子的關鍵是當事人林靈素已經離去了,而且林靈素就從來沒有過任何證詞,爭論了一年,就是需要確定到底是三個士兵擅自刺殺,而是受指揮使潘岳指使蓄謀刺殺,案情也很簡單,其實三個士兵最初已經招供,這件事是他們憎恨林靈素的厭勝祭祀,臨時起意刺殺,和潘岳無關,他們已經錄了口供,但不知是誰給他們面授機宜,後來他們又推翻了之前的供詞,改成潘岳是幕後主使人。”

李延慶點點頭,又問王教,“王令使怎麼看?”

王教苦笑一聲道:“兩個自相矛盾的供詞是關鍵,沒有證據,沒有人證物證,就看我們採用哪一份供詞,刑部和大理寺採用的第一份供詞,認定是士兵臨時起意刺殺,和潘岳無關,但御史臺卻認定第二份供詞,從而將潘岳抓捕,這其實是個立場問題。”

“兩位的意思是說,只要我採用第一份供詞,這個案子就結了,是這樣嗎?”

“正是如此,只是走出這一步太難,後果太嚴重,沒有王相國的同意,這一步就始終走不出去。”

王教和劉方的心裡都透亮明白,他們最後還是要告訴李延慶,這個案子不管要不要重啟,都繞不過王黼。

這時,李延慶緩緩道:“我覺得現在的問題倒不是御史臺,而是刑部和大理寺,他們之前態度是很堅決,但現在呢?他們現在是否還願意象從前一樣硬頂,還有御史王中丞,他會不會干涉這個案子,這些都有可能,當然,我並不會畏懼不前,既然決定做,那就算撞得頭破血流也要走下去,除非有人把我從御史臺調走,我的意思是說,我們要有策略去做,大家說一說,我們第一步該做什麼?”

李延慶目光望向了莫俊,這是昨天李延慶請莫俊考慮的問題,莫俊沉思片刻道:“既然要重新啟動這個案子,我覺得第一步就是要坐下來,和大理寺、刑部談一談,徵詢對方的意見,看看對方是什麼態度,如果對方態度和從前一樣,那麼我們快刀斬亂麻,以最快的速度定案,生米做成熟飯,有人反對也來不及了。”

李延慶點點頭,莫俊的想法和自己一樣,既然是三司會審,那麼刑部和大理寺的態度就十分重要了。

想到這,他便對令使王教道:“今天上午就把複審函送去刑部和大理寺,請他們下午就來御史臺商議。”

王教負責對外聯絡,涉及三司會審的函件都是他負責遞送,王教有點擔心,“李御史,時間是不是太倉促了一點?一般給對方三天準備時間。”

李延慶搖搖頭笑道:“今天不是正式審案協商,只是請大家來表個態,不用等三天,就請他們下午過來!”

“卑職明白了,這就寫公函!”

王教和劉方出去了,李延慶又緩緩問莫俊道:“如果對方不肯來呢?”

莫俊笑了笑,“我在卷宗裡看見有他們的正式意見書,如果他們不來,官人就直接簽署審案結論,連同他們的正式意見書一起交給梁太傅,由梁太傅轉給天子,將這個案子強行結掉,不過這是下策,或許不是梁太傅想要的效果。”

李延慶點點頭,梁師成要的不是結案那麼簡單,他或許是要用這個案子挑起王黼和蔡京的鬥爭,把戰火引到刑部和大理寺。

李延慶沉思良久道:“先看看今天下午兩個部門的態度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