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命的人,沒有任何的關係。”
劉菲不得不解釋清楚,他還真的怕楊晨一個不爽,把自己給降妖除魔了。
楊晨看了九皇子,點了點頭,“這竹子精,果然是久聽儒道大能讀書講經才通靈得道的,他的妖氣中有著才氣靈光閃耀,沒有半點腥氣,應該是沒有做過任何的壞事。”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
詩中隱喻竹莖中空表示人要謙虛,竹節分明則表示人要有節操。
而常年不凋,堅貞挺拔的竹子,常被文人們喻為象徵君子的品格高風亮節。
故君子當守節如竹。
“他是竹子得道,所說的話,能信得過。”
第717章
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
松、竹、梅是取松醜而文,竹瘦而壽,梅寒麗秀,是三益友之意。
尤其是青竹,中空有節,象徵著君子的節操。
而且這劉菲還是紫竹院中的青竹,聽了各路的儒道大能講書而通靈,性情之中,自然有著讀書人的書卷子氣息。
讀書人一腔正氣,迎難而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一般情況下,絕不會陰謀害人。
“竹子好啊!”
楊晨點了點頭,望著躬身一旁,臉上有些蒼白的劉菲,說著,“我知你不會與那些同流合汙,剛剛我不過是看你是異類,因而才出手試探,如今知你妖氣純正,修成浩然正氣,自然不會是那種擅長陰謀詭計的人。”
什麼是浩然正氣?
它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
其次,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儲存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
這種氣,是凝聚了正義和道德從人的自身中產生出來的,是不能靠偽善或是掛上正義和道德的招牌而獲取的。
據《孟子?公孫丑上》記載,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問孟子,說:“請問老師,您的長處是什麼?”
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
孟子認為,一個人有了浩氣長存的精神力量,面對外界一切巨大的誘惑也好,威脅也好,都能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達到“不動心”的境界。
也就是孟子曾經說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對孟子說的浩然正氣,曾有一首長詩對之作出過生動的文學描繪,這就是一身正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寫的《正氣歌》。
詩中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蒼冥。……”
意思是說,浩然正氣寄寓於宇宙間各種不斷變化的形體之中。
在大自然,便是構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氣;在人間社會,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時,便表現為祥和之氣,而在國家、民族處於危難關頭時,便表現為仁人志士剛正不阿、寧死不屈的氣節。
社會秩序靠它維繫而得以長存,道義是它產生的根本。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想要修成浩然正氣,非常的有難度,自古以來,有著許多的讀書人,飽讀詩書,修身齊家治天下,也不見得能夠修煉出來浩然正氣。
能夠修成浩然正氣的儒者,最終的成就,起碼也能夠到達大儒的境界,到了大儒境界,幾乎是一念起而萬法生。
“剛剛的時候,我的才氣靈光外洩出來,壓制著你,使你的本元受到了一定的損害,今日裡,我送你一首詩,作為對你的賠償。”
楊晨的每一首詩出世,都是異像重重,經典非凡。
聽聞楊晨要送給自己一首詩,劉菲分外激動,如水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