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之後,閔聰達得意洋洋的將自己的銀行卡賬號告訴了科比,讓他記得給自己打5萬美元。

而科比是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在剛剛的中場投籃比賽當中,他竟然7:8輸給了閔聰達!

10個球,科比進了7個,這個命中率已經相當高了,而閔聰達竟然能進8個,這是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

“科比,5萬美元對你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你不用臉色這麼難看吧?你隨隨便便接一個廣告、代言,不就是50萬,500萬嗎?何必為這麼點錢而難過呢?”

科比黑著臉沒有解釋,而是說道:“我們再來比試一場,賭注加到10萬美元。”

閔聰達搖頭,道:“我不玩了,把球給我,我要回家吃飯。”

科比卻不許閔聰達走,要求他繼續和自己玩,還是中圈投籃,他不信自己贏不了。

閔聰達心想,繼續玩是吧,行,10萬美元,不掙白不掙。

要說籃球專案玩別的,閔聰達是肯定玩不過科比的。

偏偏中圈投籃,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而且閔聰達進行過專項訓練,他的投籃水平是真的相當高。

從他09年第一次出現在快船隊訓練營就展現出來了。

接過籃球,隨便一扔,三分球就進了。

當時閔聰達心裡還想,籃球這玩意兒挺簡單的嘛。

不就是把球扔進那個圈圈裡麼,有什麼好玩的?

這麼多人,圍著一個球,乒乒乓乓的,一年還能拿那麼多錢。

我上我也行!

結果,閔聰達是他上他真行,確實是塊打籃球的料子。

可惜了,個子比較矮小,從小就沒有被挖掘鍛煉出來。

等意識到自己適合籃球運動時,早就過了合適的年齡。

現在是亡羊補牢,專注於投籃,不上對抗,準度真的相當可以。

這三個多禮拜時間,閔聰達為了能從科比身上賺點錢,空下來都在進行投籃訓練。

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開車去快船訓練中心,找庫裡來幫忙,別的什麼都不練,就練中場投籃。

庫裡還奇怪呢,怎麼斯瑪特先生突然對投籃這麼感興趣,而且專門練中場投籃呢?

當然,庫裡自己練遠投也練的很勤快,新賽季他有新的野心,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於是,閔聰達一週一半時間陪科比訓練,一半時間跟著庫裡訓練。

這種堅持下,閔聰達慢慢發現,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玩籃球了。

投籃在籃球這項運動中,所產生的樂趣少說佔了一半。

這玩意兒和釣魚是一樣的,在魚兒上鉤之前,所有的準備、等待,都是為了魚兒上鉤那一刻的快樂。

而籃球場上,那麼多戰術,跑位,博弈,就是為了命中籃心時的那一刻爽快感。

還有足球、橄欖球,都是相似的機制。

相較於足球、橄欖球進球的困難,籃球投籃進球更加容易。

這也意味著個人能力,尤其是投籃能力,是多麼的重要。

在球離開手的那一剎那,它進或者不進,已成定局。

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球按照慣性抵達籃筐,能否按照你預想的軌跡落入網中。

這種“決定-施行-結果”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反饋鏈條,在短短的一次投籃動作中,就能給人以快樂和激勵。

所以很多籃球愛好者,哪怕一個人捧著球,在球場上光投籃,都是玩上個一下去,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閔聰達以前也會玩玩投籃,跟著快船球員偶爾練幾手,但很快就覺得沒什麼意思,反正再怎麼練也不可能上場比賽打職業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