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船球員幾乎異口同聲,因為他們真的能啊。

幾個主力,加上替補,體能狀態都在巔峰,正是小夥子不嫌累的時候。

半場高強度防守有什麼了不起的,咬咬牙,一場48分鐘高強度也不是問題。

場面一度尷尬,邁克-馬龍忙出來打圓場,道:“呃…我認為加強進攻,也確實是扭轉局勢的關鍵。我們要在24分鐘時間裡打出更高的效率,我認為,呃…呃…要善用錯位,用小打大解決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嘗試一下小個陣容,你說是不是泰倫?”

馬龍今天腦子裡都在想著那篇文章,他突然想到文章的精華部分,就是關於戰術中錯位後的小打大。

nba的進攻戰術發展到今天,戰術套路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給球員創造好的得分環境。

最完美的戰術結果自然是空位,其中籃下大空位是最好的,也最難出現。

中距離、三分球出現空位,也是很好的戰術結果,球員的命中率會高很多。

但隨著nba球員越來越高越來越快,進攻時間越來越緊湊,想要透過戰術跑出空位越來越難。

所以有時候,能讓球員獲得一次出手機會,這個戰術套路就算成功了,進不進要看球員個人能力。

後來部分戰術就不再追求空位,而是追求讓球員獲得一對一單挑的機會,畢竟有些能力強的球員,單挑就相當於空位。

比如著名的三角進攻就是其中的翹楚,如今三角進攻已經融入到大部分戰術體系中成為基本的套路框架。

還有一類,在一對一單打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那就是形成錯位,比如透過迷惑性的走位,連續的掩護後,小後衛不得不去防中鋒。

這種情況下中鋒肯定是十拿九穩,輕鬆進球,戰術結果也很不錯,比較完美。

如果每次進攻都能獲得錯位,那進攻效率可以說會變得非常高,這可以說是當下nba形態下,進攻的一種最優解。

而且錯位並不僅僅是大打小,那是過去內線為王時代的錯位,當下聯盟,隨著handcheck取消,走步規則放鬆,球員投射能力大幅加強,小打大一樣是一種錯位,這就大大豐富了錯位的外延。

像擋拆這種最基本的戰術配合,本質上也是為了製造錯位,讓小個利用速度突大個,或者讓大個拿球后面對小個子。

還有,球場空間變得越來越大,位置變得模糊,攻防速度變快,一個不經意間的變動,防守對位就可能出現問題。

像過去站位比較密集的情況下,錯位了,兩個人還能快速互換防守位置,回到正確的對位上。

現在空間拉的這麼開,持球人的投射能力那麼強,一旦錯位,只能將錯就錯,小防大、大防小,聽天由命,交給球員個人能力吧。

這對於個人能力強悍,投射能力強的球隊來說,是絕對的利好,如果能利用好當下這一特點,不停的製造錯位機會,進攻效率將變得相當可怕。

當然,想要完成這套體系,需要大量訓練,球員們要熟悉各種小配合技巧,要培養很好的默契,以及個人能力要突出。

邁克-馬龍越想越興奮,快船這套陣容配置,如果能加持上這篇文章所說的“無限錯位”進攻效果,結果一定非常美妙。

這種戰術體系屬於“無差別打擊”,對手只能在陣容和個人能力上予以針對,也就是說伱要每個位置單防能力、大防小、小防大能力都很強,才能應對上“無限錯位”這一套,否則僅憑一些戰術上的針對,軟體上是無法抵抗的,只能硬體上懟。

放眼聯盟,有哪個球隊有這種能應對無限錯位的球隊呢?

只有一個,那就是快船自己。

正因為想太多想太深,邁克-馬龍才心不在焉,把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