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臥坎”一戰,讓101師迅速的成長起來,而自這一戰以後,日本人再也不敢輕視臺灣軍團了。他們開始集結更優勢的兵力開赴臺灣島,這種情勢下,臺灣兵團的戰鬥就變得越發的艱難了。

第二十五章出兵否?

臺灣兵團的出奇給力。一定程度上牽制了日軍大量兵力。在對待臺灣兵團的問題上,日本內閣開始採取的添油戰術被證明是極其愚蠢的。在添油戰術失敗以後,日軍開始從國內抽調更加精銳的軍隊進入臺灣,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稍後進行的漢口戰役中日軍的集結。臺灣兵團畢竟不是學兵軍主力,其最大的弱勢在於武器的劣汰。歐陽雲“宏偉”的計劃裡,學兵軍肯定要在臺灣牢牢待下去直至抗戰結束的,所以,當日本人開始高度重視臺灣問題的時候,他也將臺灣戰略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漢口戰役的起始階段中央軍打得不錯,居然將日軍第17師團完殲了,當這份情報被送交歐陽雲案頭的時候,他摸著下巴暗忖:“難道說,自己這隻小蝴蝶帶來的效應終於開始擴大化了?照這樣下去,中國的二戰程序很有可能被改寫哪!”

漢口戰役打響之初,狐瞳外務部的特工們便開始響應總部的號召,從專門為學兵軍服務變為為一線中**隊提供情報。這些特工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中**隊,至少讓他們在諜報戰中沒有處於劣勢。情報的及時獲得,讓一度當慣了偶囊廢的中央軍開始主動設伏、主動出擊,往往能夠集中三倍乃至五倍與日軍的優勢兵力圍殲其一部,這才在戰役開始之初取得了如此豐碩的戰果。

漢口戰役初始階段取得的優勢,一定程度上在政治上極給力的支援了處於被動的老蔣。當日軍華中方面軍第二軍第17師團被全殲的訊息披露以後,在重慶參加集會的學生還有群眾風聲為之一變,從聲討國民政府變成了支援抗戰。在一些有心人的安排下,蔣委員長的英明睿智被媒體一再披露,登時讓重慶的政治空氣為之煥然一新。

憑心而論,至少在抗戰時期,中央軍中是不乏能征善戰的將領和部隊的。而歐陽雲的出現,則改變了一些歷史程序,也將一些名將嶄露頭角的機會延遲了。

曾經的那個時空,漢口戰役(又叫漢口作戰)以及長沙會戰(保衛戰)都發生在1938年。這兩大戰役成就了兩個人,一個就是時任74軍軍長的俞濟時,還有就是薛嶽。這個時空,學兵軍在閩粵瓊崛起,不僅讓日軍攻取華南的設想泡湯,而且還遲滯了其向中國內陸縱深進軍的步伐。因為和談的失敗,日本人失去了集中兵力擊潰學兵軍的機會,轉而開始按照常規路線走,開始策劃漢口還有長沙會戰,想要先北中,再東南,所以就有了遲到的漢口戰役。

學兵軍在南京保衛戰搶了74軍的風頭,在徐州會戰中又依靠優越效能的火炮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都引起了中央軍各部的注意。

徐州會戰成就了李宗仁。李宗仁因禍得福,雖然其嫡系在淞滬會戰中幾乎損失殆盡,但是在學兵軍的幫助下,其大本營廣西卻被儲存住了。而且,在徐州保衛戰中,正因為他的出色指揮,這才取得了大捷,給當時哀鴻遍野的抗戰形勢注射了一支興奮劑。

日軍指揮官是畑俊六大將,這個老鬼子沾了學兵軍的光提前上位,他沒有繼續其前任松井石根的步伐,在和談因洩密被迫放棄以後,毅然而然的選擇先打武漢,想要透過肅清四周,從而得到孤立學兵軍,一舉而下的機會。

中方指揮官則有兩個,以長江劃分,南北為界,其中,江北指揮官為剛剛率隊獲得徐州大捷的李宗仁擔任;江南則由有“小委員長”之稱,老蔣的心腹陳誠擔任。江北總指揮的任命沒有疑問,李宗仁挾新勝之威望,加上他並不算是老蔣的嫡系,所以其任命並沒有遭到汪係為首的反蔣那一派別的反對。而陳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