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了超過五萬有生力量。紐卡斯爾防禦體系的堅挺,一度讓美澳聯軍甚至同盟國看到了在澳洲戰場獲勝的希望,然而富士山機群的出現卻很快將他們這一夢想擊破了。
是時,塔斯曼海已經完全為日聯合艦隊所控制,聯合艦隊下轄的海航部隊可以輕易的對澳洲內陸進行轟炸。這令得澳洲的飛機制造廠幾乎處於停產狀態,乃至於不得不全部依賴本土予以補充。然而,因為海上通道被日本控制著,美國本土想要增援澳洲並不容易。而且,分批支援實際上等於是添油戰術,只是給了日海航部隊各個擊破的機會。這就導致了美澳聯軍的航空部隊只能採取游擊戰術,從不敢與日軍進行大規模的會戰。美澳聯軍修建紐卡斯爾防禦體系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防禦體系具備相當的防空能力。當然,這只是針對艦載轟炸機的。盾與矛之間的較量,從來就是矛佔主動。於是當富士山這種不亞於空中堡壘的重型轟炸機一旦出現在戰場,紐卡斯爾堅固的防禦體系登時就不夠看了。
日軍停止了秦嶺作戰,可以集中資源支援澳洲戰場,臺灣海峽雖然被學兵軍的劍魚魚雷快艇群和潛艇群牢牢控制著,但是太平洋通道對於日本的運輸船隊而言卻是坦途,透過太平洋,他們可以方便快捷的從本土向澳洲戰場運送補給。而且,隨著小泉敏一郎設在蘇門答臘島和新加坡的軍事工業基地形成規模,已經在一定程度能夠取代本土對澳洲戰場的支援。故,日軍根本就沒有後勤補給方面的擔憂。從這一點而言,小泉當初提出的搶佔東南亞為軍事基地這一設想是正確的,它確實增強了日本的持續作戰能力。
單枚五百公斤的重磅炸彈,每一架富士山最多能夠搭載超過三十枚,在這種重磅炸彈面前,再堅固的工事也經不住炸。於是,日軍僅僅出動了富士山百餘架次左右,紐卡斯爾防禦體系就被炸開了三條通道。隨即,在地面部隊的爭奪中,美澳聯軍在填進去一個師依舊未能阻擋日軍攻勢以後,隨著這些通道為日軍所掌握,這也就宣告著紐卡斯爾防禦體系失去了作用。至此,紐卡斯爾還有悉尼乃至於堪培拉都向日軍敞開了大門。
堪培拉就不說了,那是澳大利亞的首都,而紐卡斯爾、悉尼也是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倘若這三座城市以及周邊地區被日軍佔領,那麼對澳大利亞的持續抵抗能力的打擊將是致命的。而且,這意味著日本將可以從澳洲獲得足夠多的鐵礦石和有色金屬。東南亞有橡膠石油,澳洲有鐵礦石和貴重金屬,再加上日本本土的工業生產能力,此消彼長,屆時日本的實力必然會有質的飛躍,而對於同盟國而言,實在沒有什麼比這個更糟糕的了。
從第一架富士山出現在美澳聯軍軍官們的視野中,麥克阿瑟就意識到紐卡斯爾已經守不住了。他立即給總統羅斯福去電,彙報戰況的同時舊話重提,希望能夠讓學兵軍援澳軍團承擔更多的作戰任務。引用他的原話:聯軍屢戰屢敗,部隊損失慘重不說,士氣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此情況下,繼續戰鬥只是徒增傷亡,故我以為當前不是堅持抵抗,而是撤到後方進行修整。當然,堪培拉我們絕不能放棄,我以為可以調援澳軍團赴東線參戰……要想扭轉澳洲戰局,獲得制海權是重中之重,我聽說學兵軍的太平洋艦隊現在已經有多達八艘航母,是時候讓中國擔綱起奪回太平洋的重擔了……
日聯合艦隊和美太平洋艦隊在太平洋上進行連番角逐的時候,學太平洋艦隊卻在默默的發展著。當前,學太平洋艦隊的航母豈止是八艘,實際上已經有了十一艘。十一艘航母,包括最初在美國改造油輪得來的“黃帝號”,足足有八艘來自美國。而剩下的三艘,一艘系得自英國,還有一艘繳獲自日本,最後一艘則是學兵軍完全自主設計製造出來的。
多達十一艘航母,兩艘戰列艦,超過二十艘的重巡和超過三十艘的驅逐艦,再加上超過三十艘的護衛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