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說明他心中沒底,比較虛。既然如此,我們不予理睬才是最佳反應態度。我敢斷言,因為我們根本不予理睬,英國人反而會疑神疑鬼。”

歐陽雲對英國人的分析基本正確。兩個星期後,也就是馬來半島戰火最熾的時候,英國人在出兵緬甸之前,果然因為中國政府的不回應態度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值中日在馬來半島達到出手之際出兵緬甸乃是最佳時機,這一點,英**政高層已經達成共識。不過,因為熟諳中**隊的厲害,並指導緬甸獨立勢力早早的就投靠了中國政府,所以,對於有可能出現的中國出兵干涉,英**政高層還是很擔心的。

按照丘吉爾當初的設想,如果中國人回應他們那封電報,哪怕是言辭斥責,英國也會高舉“緬甸民意”這面大旗,以最快的速度出兵緬甸西南,然後立刻在當地籌建地方政府,並以此為基本政策,用緬甸人打緬甸人從而達到重新控制緬甸的目的。可是現在中國人什麼反應也沒有,他們對於“緬甸民意”這面大旗是否管用反而不確定起來。經過日軍多次的檢驗,英國人已經知道自家軍隊的戰力以及扈從軍的戰力究竟是何種程度。這也是他們要先在緬甸西南部建立地方政權,並施行以緬制緬政策的主要原因。說到底,雖然英國人已經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趁中國病要緬甸命”,但是他們心底其實並沒有多少信心。

根據英國政府後來解密的政府日誌,當天的討論一共持續了三個多小時,而因為包括丘吉爾在內的絕大多數與會者都不敢給出肯定的說法,所以最終並沒有形成結論。不過,因為隨後就發生了甘邦會戰,中日雙方以甘邦為中心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似乎造成了中國中南半島兵力空虛,所以,英國人還是鼓起勇氣,發動了百里瓦戰役。

百里瓦戰役,因為英軍以及其扈從軍的對手一開始是不成氣候的緬甸游擊隊和緬甸民族獨立軍,所以在開始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內,英軍攻勢如潮,一度佔領了百里瓦至蒙育瓦至甘勃盧的廣袤地區。

毫無疑問,前期的勝利鼓舞了英國人必勝的決心,因此,即使在一個多月後中方取得甘邦大捷後,英國人依舊沒有從緬甸撤軍或者就地鞏固防線的打算,而是一鼓作氣的繼續向東,妄圖完全佔領整個緬甸。

英軍摧枯拉朽在緬甸西南地區狂飆猛進的時候,因為馬蘭戰役正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候,甘邦會戰已經有向絞肉機發展的趨勢,所以,即使緬甸駐中國大使(僅獲得中國以及中國的盟友等一些國家認可的緬甸民族自立政府的外交代表)幾乎天天前往中國最高統帥部向中方申訴求援,歐陽雲以及鄧錫侯他們的注意力,依舊被甘邦局勢完全吸引了過去。

此時,國內補充過去的軍隊已經到位,所以遠征第三集團軍此時的規模達到了十個師將近二十萬人,同時還下轄一個殲擊機師以及一箇中程航空師。而日軍方面,不論其它,單單陸軍,小泉敏一郎就調集了三個師團並九個民族獨立方面軍總共將近六十萬的軍隊。

1946年8月16日,重慶,天氣正是最炎熱的時候,中國最高統帥部三樓的一個會議室內,就著螢幕上滾動播放的幻燈片,潘媚人正在向下面坐著的中**政高層講解著甘邦會戰當前形勢。

“……三號高地的戰鬥,這已經是第十九天,據粗略統計,這十九天,我軍在三號高地一共戰死五千四百餘人,另,損失坦克超過五十輛……開戰前,十一號地區還是一片茂密的熱帶叢林,現在,這片地方已經變成了死地。將近一個月的爭奪戰,我軍一共投入了五個旅,其中,新加入第三遠征集團軍的第十六師遠163旅因為傷亡率超過了百分之八十,已經被勒令退往泰國境內休整……八號地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