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那個時空,美國在二戰中期加入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工業實力以及動員能力,結果就成了舉足輕重的一股力量,從而將德國和日本一舉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這個時空,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都表現出了遠比那個時空更為強大的軍事實力。更因為珍珠港被偷襲,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滅,結果就是,美國人不僅失去了主導太平洋戰場的能力,甚至不得不在歐洲方向採取猥瑣戰術乃至於徹底放棄干涉歐戰。
這個時空的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自始至終都沒有正式進軍歐洲進而與德國發生陸上交集,然而,這絕不意味著美國人就願意坐視德國逃脫挑起二次世界大戰的懲罰。原本,在杜魯門的心中,德國是僅排在中國之後的打擊物件。美國人會這麼設定,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上了小泉敏一郎的惡當,被揪住了小辮子(澳戰五萬戰俘);另一方面,德中兩國,後者畢竟才剛剛崛起,根基不牢,而後者則已經崛起於世界西方多年,家底深厚,似乎,新興的中國要更為脆弱,更容易下口一些。
杜魯門的頭腦中,有關德國的處置問題已經有了一個大概。在徹底擊敗中國之後,美國將以北約領導者的身份發起討伐德國的戰爭,並必定可以從德國身上割下最大塊的肥美肉塊。
是的,無希特勒時代的德國,縱然還保持著規模空前的軍隊,但是在杜魯門心中已經和一頭肥牛沒有區別了。只是,蘇俄人乍起發難,卻一下子就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盤。
杜魯門可不認為當今的德國有抵禦蘇俄侵略的能力,那麼,德國一旦被擊敗,本來應該屬於美國的重工業裝備還有人才,自然會被蘇俄人攫取一空。真發生這樣的事情,那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用兵還有什麼意義呢?就是能夠徹底打垮中國,可是一個崛起的紅色蘇俄,符合美國的全球利益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美國人老早就對德國心懷不軌,所以他們本能的無法坐視蘇俄人這種挖牆腳的行為。而在丘吉爾眼中,蘇俄人此時出兵歐洲,根本就是在挑戰英國的霸主地位,想要破壞英國統一歐洲的行動。
“蘇俄這根攪屎棍又開始攪局了!這頭蠢熊,他們難道不知道這樣做會讓中國人贏得喘息之機嗎?”丘吉爾並不知道遠東戰爭的詳情,所以他本能的認為,蘇俄紅軍在遠東的退縮是不可思議的,斯大林這是犯了蠢病。
美英兩國的對華立場,大方向基本一致,都想趁中國根基不穩的時候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不過,細則上,雙方卻有著很大的差異。對於美國而言,他們針對中國只是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崛起於世界的東方;而對英國而言,因為印度和緬甸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問題,中國已經成了英國的世仇,英國如果還想保證在亞洲的特殊地位,那麼就必須徹底擊敗中國。蘇俄在歐洲方向投入重兵,自然不可能在遠東繼續保持對中國的威壓。那意味著,中國可以在南方保持雄厚的兵力,而這勢必加大美日英三國的壓力。
不僅如此,蘇俄在歐洲投入重兵,也必然會對目前的歐洲時局產生重大影響。讓丘吉爾感到犯難的是,蘇俄以侵略者的身份進入歐洲大陸,英國又該以何種身份對應呢?英國借**的名義組建歐洲聯盟軍,爭當歐洲的事實老大,這件事本來就因為德法結盟並拉攏其它歐洲國家而出現反覆,現在蘇俄人又摻和進來,丘吉爾忽然發現,英國在當前的歐洲政局中已經完全處於被動局面。
從蘇俄紅軍進入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起,英國政府就相繼接到了眾多歐洲國家的外交請求,它們希望英國能夠站出來進行斡旋,以幫助自己國家能夠擺脫被蘇俄借路甚至被佔領的命運。丘吉爾此時正因為印度獨立問題而傷透腦筋,自然不想再被拖進蘇俄東侵這灘渾水。只是如此以來,可就便宜了德法,讓他們事實上成為了暫時的“歐洲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