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沒有把雙腳踩回歐洲,可他們始終相信,沒有什麼可以阻擋自由和民主的力量取得最終的勝利與輝煌。
羅斯福,便是最堅定的領導者,在美國參戰以來他就日以繼日般瘋狂的努力著、為勝利忙碌,雖然在日美戰爭中的夏威夷戰役,美利堅遭受到了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歷史性恥辱,這種難以名狀的痛苦早已深深的鐫刻在每一個美國人心裡,他們在銘記恥辱誓言復仇的同時,正一步一個腳印的向著勝利前進,哪怕坎坷泥濘、哪怕風雨兼程。
擺放在橢圓形辦公桌上,正讓羅斯福總統用放大鏡認真閱讀的,不是什麼雜七雜八的檔案,而是一份幾乎要攸關到美國國運的重大檔案,因為它或將是美利堅合眾國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涉外軍購。
從1946年的7月26日,美國航空局首次與共和國多家民航企業簽署租借合作協議開始,美方高價租借的第一批20架中航c05…2型大型洲際噴氣式客機和貨機,就自開啟始承運第一批美國陸軍軍需物資赴澳大利亞開始,就註定遲早會加入到美國空軍的空運隊伍中來,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到如今為止,美國空軍自己透過購買而來的民航洲際型客機和貨機所組成的戰略空運隊伍,已經替代了曾今的那些高價租借而來的飛機。
當然,美國空軍戰略運輸機群對於澳大利亞保衛戰而言是極為珍貴的運輸力量,它不斷的從美國運送軍事人員、武器彈藥、物資裝備等等赴澳大利亞,並空運回那些傷患和軍人信件,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架起了一道空中運輸走廊的同時,美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當然不是指被日軍擊落了多少噴氣式飛機,而是他們已經向共和國航空企業支付了數億元。
羅斯福出身優渥,在西方富人眼裡,黃面板的亞洲人始終頂多比黑人要高階一些,但還是要比他們白色人種低劣,然而,作為一個政客,羅斯福不得不承認,共和國的崛起模式非常值得研究但並不值得學習,因為世界上很難再找到一個同樣可以吃苦耐勞、不眠不休而為民族偉大復興努力的中華民族,從製造第一輛甲殼蟲轎車開始,中國人就在半殖民半封建的落後悲哀中找到了奮發向上的希望所在——工業。…;
誠然,羅斯福認為共和國能有今天,完全歸功於他們幾乎完美的把握住了工業的發展脈搏,他們造汽車、造輪船、造飛機、造軍火,而如今還開始造電腦、造網路,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思想等等,在科教興國戰略下,共和國從一個慘不忍睹的境地裡擺脫了東亞病夫的唾棄頭銜,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世界頭號強國的位置,雖然共和國還並未用軍事實力來征服世界,以證明他們在軍事領域也是世界獨霸,可在羅斯福看來,這一點兒都不值得懷疑。
檔案內容很豐富,收到美國國會授權同意的軍購意向計劃書之後,商業辦事效率極高的中國防務出口公司以難以想象的三天時間,便為美國陸海空三軍分別擬定了詳細而又全面的軍購計劃書,而且擁有共和國政府背景的該公司,早就在擬定計劃的同時,注意到了共和國對外軍事貿易限制調整後的新規定,因而所推出的各種武器裝備,也都是最新最先進的,當然或許對於共和國而言都並非如此,但對於美軍而言,這簡直就是上帝賜予他們的福音。
羅斯福眼神並不太好,所以他用著放大鏡一句一句的讀著,曾今在海軍供職的他並不是一個軍事門外漢,他知道檔案裡的東西意味著什麼,從軍事角度上講,它們的到來將極大程度的助漲美軍戰爭實力,為太平洋戰爭和大西洋戰爭形勢的扭轉起到“觸底反彈”般的激勵和主推作用,而從政治角度來講,共和國對軸心國進行嚴格的軍事禁運和經濟制裁,對同盟國卻如此大方,這顯然又是一個積極的政治訊號,羅斯福能聽不情、看不懂嗎?
滿意的放下望遠鏡,羅斯福不知不覺的就在臉上露出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