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煎的時期。袁枚就好比在荊棘叢中行走,能夠毫髮無損,溜光水滑,連一片草葉,一根樹針,一顆帶刺的毛蒡子都沾不著,你不能不佩服這位隨園先生,老滑到成了精的高超水平。

二,袁枚之尤值得敬服之處,就是隻做了不到十年清朝的官,能夠斷然不再趟渾水,能夠放得下這頂烏紗,能夠不像我的那些同行,為謀得一官半職或者只不過一個理事、委員虛名而削尖腦袋鑽營;為求有坐車、醫療、住房的優越待遇而磨穿鞋底奔走;為裝嫩,裝少壯,裝年富力強,把頭髮染得黢黑油光;為年齡到點不得不下臺又不肯下臺而殫思竭慮賴著不走,活得實在太累太累。袁枚一甩手與官場拜拜再見,與利德祿拜拜再見,還真是表現出中國文人所固有的清高氣質呢!

老實說,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里,做哪朝的官,也比做滿清主子的奴才強。

我十分欣賞袁枚的一點,就是他覺悟了,老子不陪你乾隆爺玩了,他未必敢這樣公開發表宣言,但實際上他果真不再去當奴才,用不著一張嘴,喳,一屈腿,跪,一趴下,磕,然後,萬壽無疆,臣罪當誅。對袁來講,這一切,統統去他媽的王八蛋了。

不要說大清朝,整個中國封建社會中,像袁枚這樣棄官而去者,也不是很多的,能不為他的這種毅然決然的大解脫喝一聲彩嘛!

他的兩位學弟,就不如他想得開了。蔣士銓乾隆二十七年任順天鄉試官,《通考》纂修官,乞假奉母南歸,估計受到袁隨園的一些影響,也想當一個徹底的純文人,求得不當奴才的自在。可是,到了乾隆四十三年,因高宗在詩中念及他這位江西名士。乖乖!這可不得了啦!萬歲爺還惦著我咧!我估計,喜極而泣的同時,那當奴才的劣根性,隨著淚流一片而復發了。為了感激天恩,又屁顛屁顛來到北京。他那知道日理萬機的帝王之尊,會把隨便說的一句話當真?蔣先生只好在國史館當編輯,作書蟲,坐冷板凳。可他那以為有朝一日可以當上國師的夢,始終醒不過來,就這樣,一直到乾隆五十年,仍被雪藏著,不但沒有發達,反而因北方氣候的不適應,患了類風溼病,終於不治身亡。

而趙翼這個大文人,他的《陔餘通考》、《廿二史札記》,幾為治中國史者案頭必備之書,這都是他乾隆三十七年因受到降職處分,辭官解職期間所撰著。雖然,他數次下狠心,此後“息意榮進,專以著述自娛”,可他從乾隆二十一年起,入軍機處供職,一直到嘉慶十五年,死前四年,奉旨賜三品頂戴,將近六十年的為官生涯,無論擢升,無論黜降,那甘心為帝王奴才效死終生的宗旨,從未超脫出來。可是,做官真的使他得到快樂了嘛,一則《軍機直舍》隨筆,記其軍機處的生活片斷,略可瞭解為奴才之不易。

“餘直軍機時,直舍即在軍機大臣直廬之西,僅屋一間半,又逼近隆宗門之牆,故窄且暗。後遷於對面北向之屋五間,與滿洲官員同直,則餘亦改官不復入直矣。扈從木蘭時,戎帳中無幾案,率伏地起草,或以奏事黃匣作書案,而懸腕書之。夜無燈檠,惟以鐵絲燈籠作座,置燈盤其上,映以作字。偶縈拂,輒蠟淚汙滿身。非特戎帳中為然,木蘭外有行宮處,直房亦如此,惟多一木榻耳。餘歸田後,歲庚子上南巡,餘恭迎於宿遷,見行營之軍機房明窗淨几,華褥繡毯,當筆者倚隱囊椅而坐,頗顧盼自雄,餘不覺爽然失也。”(趙翼《簷曝雜記》)

txt小說上傳分享

乾隆三才子(6)

寫此文時,已是晚年,能以一個文人的認知,來看待自己的經歷了,可酸溜溜的行文,卻依然讀出為帝王奴才久了以後,那卑下的品味和格調,看起來,磕頭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