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樣的地方,由於沒有經歷黃巾之亂,所以,在漢室放權之後,普遍地說,郡城的兵力通常在一萬左右。而在北方,在飽經黃巾之亂的地區,就不同了,士兵通常在三萬左右。
現在,實際上我們已經知道,幽州所在的范陽城,士兵就只有一萬。但是。那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情況。范陽士兵數量少,主要取決於劉虞的不重視軍事的思想。原本,在黃巾起義之前,范陽城計程車兵就將近一萬。後來,曾經一度增至五萬左右。再經過劉虞的治理,士兵又降回了一萬。
幽州,相當於漢朝與北方的邊境地帶。若干個郡縣,都直接與遊牧民族接壤。在與遊牧民族的交往過程中,幽州逐漸分為兩派。一是以劉虞為首的主和派,一是以公孫瓚為首的主戰派。由於公孫瓚這邊本來就是主戰派,那麼北平的兵力,肯定就不會少。
實際上,北平的兵力平時都維持在五萬左右。五萬士兵,足以馳騁疆場,與異族作戰了。公孫瓚帶了一萬五入關,討伐董卓。然而在右北平這邊,經過排程,重新又聚集了超過四萬的部隊。最後,公孫瓚沒有能夠回來,所帶去計程車兵,也同樣沒有回來。右北平也就維持在四萬士兵的規模上了。
劉備來了。右北平還是四萬左右計程車兵。然後,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後,劉備率右北平士兵討伐袁紹。盡起北平士兵。也就是說,四萬士兵基礎上是走完了的。剩下的,維持治安的少數士兵,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被忽略掉的。
經過與袁紹的交戰,北平這邊的軍隊,遭受的最為嚴重的損失,是失去了三千白馬義從。不過,也僅此而已。白馬義從固然喪身於麴義所帶的先登死士之手,但隨後,麴義就被趙雲所殺。那樣的情況,再也不會發生了。
因而,到了後來,劉備這邊的戰鬥損失,慢慢地就降低了。磐河戰役剛開始的時候,劉備只有四萬士兵,到袁紹準備退兵的時候,劉備失去了幾千士兵,還有三萬三千士兵。此次追擊袁紹,劉備所發兵力,公孫續帶一千輕騎先行,劉備帶一萬步兵隨後,嚴綱帶一萬五千步兵接應。總共,便出去了兩萬六千人。另外幾千人,仍然有磐河東岸的陣地上,扼守營盤。
……
就在這一片平原之上,袁軍前面計程車兵有七千,後面的兩千已經被殺得差不多了。就不用計算了。總體上,袁軍還是七千。劉備這邊呢,公孫續有七百騎兵。經過包圍與突圍的交鋒之後,有所損失,七百變成六百。但是,公孫續終於還是突圍了重圍,重新獲得了馳騁的自由。後續部隊已經到達,劉備已經來到,劉備的一萬步兵跑到前面的就有好幾千。局勢頓時對袁軍不利了起來。
袁軍應該怎麼辦呢?本來,這個時候需要一個整體的判斷。也就是說,需要從整體上判斷勝負。客觀的說整體的勝負已經十分明瞭了。從步兵人數上講,劉備一萬,袁軍七千,可算不分勝負。但劉備這邊還有六百騎兵,那就不一樣了。勝負的天平必將產生傾斜。因而,無論袁軍怎麼英勇,最後都改變不了失敗的下場。這是客觀上真實存在的情況。如果袁軍的將領能夠預見到這種情況,那麼,他們就應該提前撤離戰場,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說實話,現場的袁軍將領還真的沒有幾個人算是人物。他們都沒有能夠預見到自己必將失敗的命運。他們始終在想,另外還有一處埋伏。那裡有八千人,出來了兩千。還有六千人。只要那六千要趕到戰場同,那麼,自己的人數劣勢就立即會被抹平。不可能敗,最多就是不分勝敗。
……
這樣一來,袁軍就下達了進攻的命令。這是因為,眼前的局勢對袁軍有利。劉備軍儘管人多,但是跑到前面計程車兵人數並不多。在這一片戰場之上,七千袁軍幾乎人人都可以投入戰鬥。而劉備這邊,就只有三千人左右可以投入戰鬥。其他約七千士兵,都還是趕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