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初設時為三人,以後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軍機章京初無定額,至嘉慶初年,始定為滿、漢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滿、漢章京又各分兩班值班,每班八人。軍機處總攬機要,還有向皇帝推薦官吏的權力,許可權凌駕於內閣和六部之上。各地的奏章由軍機處票籤後呈請皇帝批示。皇帝的諭旨,凡屬機要,都由軍機處草擬,稱為“密諭”,經由軍機處透過兵部送達地方的督撫,稱為“廷寄”,內閣無從過問。
軍機處成立後,議政王大臣會議於乾隆五十六年廢止,而閣變成只是辦理例行事務的機構,一切機密大政均歸於軍機處辦理。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二端,真正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軍機大臣無日不被召見,無日不承命辦事,出沒於宮廷之間。皇帝行動所到的地方,軍機大臣也無不隨從在側。但軍機處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於皇帝的私人秘書處。軍機處在權力上是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未完待續。。)
二十八 春水微皺 三
“臣於閩中母后皇太后皇上擅出宮門,駕臨香山,誠乃為國張目之舉,奈何事不從規,行不從禮”奏章裡頭詳細地複述了一遍垂簾聽政的章程:“郊壇大祀。擬請遣王恭代。皇上於宮內齋戒。俟數年後奏請親詣行禮。一、太廟祭享。擬請遣王恭代。皇上於宮內齋戒。祭期前一日。親詣行禮。俟數年後奏請於祭日親詣行禮。一、謁陵。御門。經筵。耕耤。均擬請暫緩舉行”末了於閩中犀利的指出:“母后皇太后應垂拱而治,皇上更應居於紫禁之中,萬乘之君,不宜擅動,更有祖宗家法,垂簾章程,奈何出入隨意,隨意接見民丁?此乃議政王、軍機處尸位素餐,不能恭謹事上,建言獻策之故,願母后皇太后免議政王之職,罷軍機處諸大臣,以正本清源,定規矩守成法。”
慈禧沉默不語,放下摺子,心中思緒聯翩。
這可真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啊。
明著說恭親王和軍機處尸位素餐,暗地裡指責的還是自己這個垂簾聽政的皇太后,“事不從規,行不從禮”這八個字實在是厲害的緊,雖然於閩中前面先褒獎一番,可這八個字**裸地將自己的行為下了定義,那就是“違反規矩”了。
慈禧太后無聲的嘆了口氣,“倒是忘了這事兒,自己定下的規矩,自己帶頭就違反了,可惡全慶居然不告訴我,”皇太后喃喃自語,一挑眉毛,“叫,全慶!”
“是!”楊慶喜連忙應下,出了東暖閣,“叫全慶!”
“罷了,”暖閣裡頭傳出皇太后的聲音,“不必叫了。”
慈禧太后心中突然雪亮:全慶如今已經在禮部尚書任上有些時候了,一個滿人,又是六部尚書之首,清貴華選,升遷是指日可待的,可奈何新帝登極,才得了一個協辦大學士的頭銜,連軍機都沒入,要知道全慶可是留守京師,議和事物之中建有大功,自己垂簾聽政,他也是首倡隨筆而後的,這樣算起來,亦是有從龍之功,奈何沒有入直軍機。
如此看來,全慶存心坑自己倒是也不敢,只不過見得恭親王一派充斥軍機值房之中,自己卻無犒賞可言,趁著自己不注意,給自己下套子。
若是這次恭親王等人毫無反應,那自己就自然可以隨意召見大臣,也可以隨意拋開軍機處指揮六部當差,這樣一樣,六部之首,最為清貴的禮部自然就權柄激增,要知道禮部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清代為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那將來,康熙朝的南書房,雍正朝的軍機處,將來又會改地方,改一批人馬,成為內閣的中樞!
若是恭親王等人強烈反擊,自己無非是聽從上命而已,大責任自然不在自己手裡,參議政事的王大臣可是恭親王,大不了降旨斥責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