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糧草,但那又不是我們在接濟!這趟好人做起來,花的是別人的錢糧,怕個什麼!”

當下又向涼州派出了使者。

天策中樞眼看他們又來,鄭渭道:“咱們今年豐收,餘糧足以養百萬之眾!這三十萬人倒也還接濟得起!不過他們畢竟是在小唐境內出事,咱們越境幫李從珂養民,這等好事可不能做得太頻繁了!”

楊定國瞪了他一眼道:“若依你說,那不救了?”

鄭渭笑了笑,道:“救是要救,不過不能再像上次一樣,讓李彝殷做這個好人,我看這次咱們還是派人直接去跟折、楊兩家談談吧。”

魯嘉陵看了鄭渭一眼,道:“這件事情,要不我親自走一趟吧。”

第一三七章 蕭關

魯嘉陵領了決議,得到在外的便宜行事權,出得門來,整裝便發。

他出身疏勒大昭寺,疏勒大昭寺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傳統魯家嫡系通常都先娶妻生子然後出家,出家之後便恪守佛門教統,這是在特殊時期延續安西疏勒鎮血脈而形成的習俗,所以魯嘉陵在十四歲時就已經娶妻,十七歲出家時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之後隨著安西唐軍的進入,張邁覺得這種傳統對魯家的妻子們很不公平,而且新形勢下也已經不需要這種習俗,便與大昭寺的主持高僧商量,逐漸廢除習俗一部分僧人還俗進入政府,魯嘉陵就是其中之一。

還俗之後的魯嘉陵先後在龜茲、高昌、涼州重建家庭,但他的妻子也已經皈依佛門,雖未出家卻也在家修行,兩人處得甚淡,而魯嘉陵也還保持著出家時簡樸的生活習慣,出門十分簡便,收拾了幾件行裝,帶了人就走。

這次東行薛復派了兩隊汗血騎兵作為護衛,人數雖只百人,但寶馬輕裘,十分威武,李彝殷的使者出使過幾次涼州,甚知魯嘉陵作為涼州留守三大臣的地位,不管心中還是臉上都十分敬畏。一路上好生奉承,常不經意間地討好魯嘉陵。出城後就指著人來人往的商流大讚,又說:“能子涼州居住的百姓,那都是前生修來的福分。這裡可真是人間樂土啊。”

魯嘉陵笑道:“涼州重建市井也不過數年時間,怕還當不得你這樣的稱呼。”

“雖是隻有幾年,但如今天底下又有哪裡比得上此間呢。若涼州還不算樂土,又有哪裡算樂土呢?”

魯嘉陵微微點頭,他是掌控情報的天策軍首腦人物,訊息靈通,遍知成都、洛陽、江南、契丹的情況,雖知這個使者是在討好自己,去也覺得這讚美太過。

涼州地區自漢及唐數百年的經營,根基十分雄厚,近百年雖然禍亂不止,但根底仍在,天策軍進入之後並非在一片蠻荒中重新建設,在進行水利重建的時常發現許多幹渠基座都還存在而這些恰恰是工程最大最難的地方,屯田的軍士常常只是加以修復、清理,或者重建斷了的部分然後就可以重新啟用。

至於大唐建起來的官道那就更不用說了,顧炎武在明末的時候考察各地,還發現許多地方仍然在用唐朝的交通幹道,如今離李唐滅亡未遠,官道設施基本未損毀,水利是農業的保證,官道是商業的保證,有了這兩項根基,天策政權的發展就顯得水到渠成。

然而這些根基還只是硬體,真正讓天策政權傲視群雄的,還是張邁及其部屬所建立起來的軍政體制與風氣。

如今的幾大強國之中,契丹是得了大唐文明的一部分,後唐與後蜀則是對唐朝的各種體制有所繼承與恢復,不過即便以後唐來說,其軍事、政治體制相對於大唐全盛時期那是粗疏得多了,相比於唐朝那是嚴重退化。君主只要稅收莫徵收得讓人活不下去,軍閥只要殺人莫殺得十室九空,老百姓就燒香拜佛了,至於官場風氣更不待言五代時期官場風氣極壞,最高層面還有像馮道這樣第一流的人物在,但掌控整個庶政執行部分的官僚卻都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