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兵力自然是聚集的才好,但若不能同心,聚在一起也未必是好事。”

楊易沉吟半晌,說道:“我們若將草原視為禁臠,處處防守,反而被動,乾脆就將整個北庭暫時送給他們罷!他們要佔,就讓他們佔去!等他們佔定之後,我們再派人去騷擾他們。”

下令兵力收攏,聚集在北輪臺城附近。羸弱在後,精銳在前,背靠天山呈扇形分佈,背後就是那條輪臺山道此乃北輪臺城的生命線所在。

七月末,郭威抵達北輪臺城,他曾聽說北輪臺城本身是一個雖然堅固卻並不大的城堡,如今開到這附近的軍隊越來越多,算算如果到齊只怕人數會超過二十萬人,他很懷疑一座小城如何能夠容納這麼多人!若說楊易已經增築,在戰爭期間是萬萬無法發動民力將之擴建成一座大城市的。及他趕到這次吃了一驚!

原來楊易雖然對北輪臺城做了改造,卻根本就沒有增築的打算,他沒有加高城牆、加厚城牆,相反還將所有城門全部拆了,又多打通了四個地方作為進出通道,八個不能關閉的城門進進出出,川流不息,在八門之外是數十個砦子,佈列在方圓五十里之內。騎兵從這些星羅棋佈的砦子中日夜出擊,巡線所及東西達到百里,向北又延伸出五十里,而所有羸弱與糧草則全部聚在這片城砦聯防區域之後,如果有敵人逼近他們沒有城牆可以閃躲,但是在敵人與他們之間卻是數十座砦子以及數萬兵將!

楊易敢這樣佈置,那是因為唐軍的主力有著隨時與敵人野戰死磕的決心和勇氣!

北輪臺城本身根本就不算是一個退守之處,而只是作為最高將領的決策中心!大軍都分佈於城外,騎兵不斷運動,聞敵即往!

看到了這個場景郭威馬上明白了過來,這不是一座準備用以防守的城堡,而是有一頭隨時準備攻擊、隨時準備扎向敵人的刺蝟!

大唐鐵騎,沒有龜縮困守,只有寓攻於守!

第四十九章 群龍再動

北庭之戰一觸即發!

不知不覺間,安隴竟似成為了這個世界的焦點核心。東則華夏,西則天方,南則天竺,北則契丹,全部都被拉進了唐騎崛起而形成的漩渦之中!

前線不斷將戰報傳回後方,涼州計程車人有聞則記。

什麼是歷史?記錄下來了的才是歷史,沒有記錄下來,過去了便只是一片空白!

範質奮筆疾書,他興奮地發現自己也許正處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洪流之中,相比於中原的枯寂,西北似乎正成為攪動天下大勢的巨大江河的源頭啊!

在這一刻他甚至忘記了自己使者的身份,而恢復成一個文人,一個學者。

“此戰的結果會怎麼樣呢?天策軍應該不會輸吧。”作為出使河西的中原士子,範質這段時間的心裡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開始他是以出使化外之地的心態來的,所以剛剛來的時候,其實還有些擔心會像當年韓延徽出使契丹、蘇武出使匈奴一樣被扣住,但來到之後卻發現,這裡的統治階層遠比中原開明得多,而這裡的統治秩序甚至也比中原更加文明!

這一點發現有時候讓他感到羞恥,作為中原地區出身的進士與大臣,在發現本國的文化程度居然被邊荒地區給比了下去,自然而然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來。

但與此同時,他內心深處在他自己也沒發現的情況下卻又對天策大唐開始產生了好感,畢竟,這裡的文化與秩序,是任何知識分子見了都得承認比後唐做得好的。在好感產生之後,跟著就是一種認同。

如今天策軍在範質心中的地位已經變了他不再認為這是一個化外之地,而認為天策大唐和後唐一樣,都是華夏的一部分。所以當聽說契丹犯北庭,他心裡便自熱而然地傾向天策,他已經不能客觀地來看待這件事情,而是在期待著天策軍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