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部則是發源於北海附近,跟隨成吉思汗西征時負責駐守阿爾泰山的12個山口,故而被稱作十二土默特。

在16世紀初達延汗統一了漠南蒙古之後,把土默特部列為右翼蒙古三萬戶之一,由孫子俺答統領,佔據了敕勒川附近最豐美的牧場,修建城池,控制右翼蒙古三萬戶,排擠左翼蒙古。

這個時期是土默特部最輝煌的歲月,後來俺答稱汗,與明朝達成了俺答朝貢協議,被冊封為順義王,從此雙方展開了互榷。

有了來自漢地的物資支援,土默特部發展的非常迅速,吞併了很多小部落之後一度把勢力擴張到了甘肅、寧夏和青海。

可惜好景不長,能力比較強的俺答汗死後,繼任者誰都無法服眾,內部因為汗位紛爭不斷,甚至分裂成了東西兩部分。一部分駐牧在青海,稱為西土默特部,一部分留在歸化城附近,稱為東土默特部。

大同鎮所面對的就是留在歸化城的東土默特部。在俺答汗死後,這部分是由他的長子孛兒只斤.辛愛黃臺吉把控,但實際上拿大主意的是俺答汗的王妃,那顏出.中根.哈屯,簡稱三娘子。

這位王妃可是個奇人,在俺答汗主政時她就百般幫襯,待辛愛黃臺吉繼位,她又嫁給了兒子繼續當王妃。黃臺吉死後,順義王由長子扯力克繼承,三娘子又嫁給了孫子,接著輔佐。

嫁給祖孫三代夠奇特了吧,別急,下面還有呢。扯力克死後,是由長孫卜失兔繼任汗位,三娘子做為卜失兔的高祖母,再次成為了耷拉孫的新娘。

其實這種事情在蒙古、女真等遊牧民族中並不太稀奇,是種風俗。但三娘子的政治眼光和手腕確實挺厲害,當年的俺答封貢就是由她極力促成的,幾十年來堅持與大明互市、和平相處,也是她的主導思想。

但一個部族也好,一個國家也罷,僅靠某個人的能力是無法長期強盛下去的。隨著俺答汗和三娘子先後離世,本來很強大的土默特部也一步步走向了分崩離析。

眼下土默特部之中又在醞釀著鉅變,現任順義王卜失兔與三娘子的親孫子素囊臺吉水火不容。卜失兔主張繼承三娘子的政策繼續與大明和平共處,修生養息。

素囊臺吉則覺得蒙古人天生就是靠牛羊生活,不該去學漢人耕種定居,還放任富庶的大明不去搶,太浪費。

如果光是內部兩個人的執政理念不同也還不算最糟糕,怕就怕還有外人插手。東土默特或者叫歸化土默特的領地正好夾在喀喇沁部和鄂爾多斯部中間,而這兩個部族在對待大明的態度上也是格格不入。

喀喇沁部願意和大明互市,靠合理交換得到所需物資,不願意南下劫掠。鄂爾多斯部則不願意學著漢人那樣靠種地為生,堅持缺什麼就要南下去搶的思想,維護蒙古正統。

這下歸化城土默特部就熱鬧了,在內憂外患的拉扯下漸漸走向了分裂的邊緣。一部分習慣了歸化城半耕半牧生活的族人支援卜失兔,另一部分族人、包括青海的西土默特部更支援素囊臺吉。

陸軍雖然戰鬥力強,但蒙古高原縱深太大,想對付機動力強的蒙古各族,光靠強攻是不夠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其內部挑起紛爭,然後再拉攏一派打一派。

原本洪濤是打算在喀喇沁部身上做文章的,結果還沒找到突破口呢,看到王象乾的密信之後,立刻就把目標轉向了土默特部。

俗話說得好,蒼蠅不叮無縫蛋,卜失兔大臺吉與素囊臺吉的汗位之爭,就是土默特部乃至蒙古各族硬殼上的裂縫。只要能善加利用,找準時機,鑽進去下個蛆就是順理成章。

此次出巡邊關,除了在朝中早早放出了風聲,還讓禮部遣使節前往喀喇沁與土默特兩部,邀請其首領白洪大臺吉和順義王赴約。經過三方磋商,最終把見面地點定在了邊牆之外的興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