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做了調整。此時的延安,處於一個相對開放的大環境中。中國共產黨對自己的方針政策也做了及時的調整,如與國民黨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停止實行土地革命,建設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權,在全國各地先後建立50多個辦事機構,直接與美國政府對話與聯絡,頻繁接待世界各國記者、作家、知名人士來延安訪問,等等。其中,國內外大批知識分子的到來,對實行這一轉變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們不僅使根據地的人們瞭解了外部世界的許多新的情況,而且精神生活也對根據地的人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這可以從若干外國來訪者寫的書中顯露端倪。
美國人哈里森?福爾曼著:《北行漫記—紅色中國報道》:
“我參加過一個由魯藝學生演出的音樂會。節目一開始,7把自
制的小提琴、一架破舊的鋼琴和一把大提琴同奏中、美、英、蘇4國
的國歌。由75名男女學生組成的合唱佇列隊登上舞臺,出色地演唱
了一曲肖斯塔科維奇譜曲的《聯合國歌》。接著他們又非常協調地、
充滿感情地演唱了幾首英國、美國和蘇聯的其他歌曲。一位男高音演
員試圖唱一曲《蝴蝶夫人》的選段,但他的唱腔跟鋼琴一樣的走
調” ——這樣的開放氣氛,在幾年前的根據地是不可想象的事。
美國人海倫?斯諾著《延安採訪錄》:
“徐海東來看望我。他說,他到北平、天津、上海去了一趟,見
到了許多外國人。他想要我教他跳舞,並且放了一張他喜歡的唱片
《壓抑不住的愛情》。吳亮平、王汝梅、馬海德也在場。共產黨人從
來沒有學過交際舞,但對那種舞蹈的西方風度卻很有興趣。他們沒有
任何反西方的情緒,也沒有反美國的絲毫表示” 。——透過跳舞這
個細節,可以看到人們的眼光從一個窄小的根據地開始轉向世界。
“中國共產黨人是具有現代思想的男女,也是具有現代生活方式
的男女,儘管他們還沒有象英、美清教徒那樣進行過工業革命,雖然
同傳統的中國人建立聯絡經常會遇到困難,但是我在延安同任何一個
人接觸,從未感到有絲毫困難” 。——海倫?斯諾敏銳地體察到根
據地的人們從封閉的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向“現代思想”、“現代生活
方式”的變化。
其二,大批知識分子的到來,促使根據地的民主氣氛一度十分活躍。抗日戰爭的爆發,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內各階級、階層之間的關係,得到進一步的緩和。抗日根據地與過去的單純的軍事根據地相比,除了軍事打仗,還有大量的政治活動、文化活動、學術活動、生產活動、民間活動……,這些變化也有利於根據地民主空氣的形成,知識分子們則成為營造民主空氣的“先鋒”。由上海來的女作家丁玲,針對在延安不需要批評性雜文,只需要歌頌民主生活和偉大建設的看法指出:“即使有進步的地方,有了初步的民主,然而這裡更需要督促,監視,中國所有的幾千年來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惡習,是不容易剷除的” 。
奔赴延安的第三代革命知識分子(3)
著名作家肖軍1938年路經延安,毛澤東從丁玲那裡得知這一訊息,很想見見這位魯迅的學生、《八月的鄉村》的作者,便派秘書去招待所看望肖軍,轉達毛主席想請他見見面之意。肖軍回答:“我打算去五臺打游擊,到延安來是路過,住不了幾天,毛主席公務很忙,我就不去打擾了!”後來,肖軍在丁玲的勸說下同意去拜見,沒等他去,第二天上午,毛澤東親自來招待所看望肖軍了。這個事情,一方面顯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