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好嗎?”,“多注意身體!”之類的沒有營養的話。

不過薛呈麟這小子倒是特別地興奮,他“咯咯”笑著,不斷用戴著棉手套的小手,拍打著城牆的垛口,嘴裡還對著吳世恭清脆地叫著:“爹!爹爹!”。到了最後,他一把抓下頭上的小棉帽,扔向了城牆底下的吳世恭,接著他興奮地拍著小手,“咯咯咯”地笑得更歡暢了。

看到自己兒子的小棉帽從城牆上晃晃悠悠地落下來,吳世恭連忙上前抓住,接著把小棉帽放在鼻子底下,使勁地嗅了一下小棉帽上兒子的嬰兒香。然後把小棉帽珍藏在自己的懷中。

直到黃昏的時候,吳世恭這群人才依依不捨地回到了自己的大營中。之後這些天,家在京城的軍官輪流去城牆和家人見面,吳世恭也和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又見了四、五次面。他們都盼望著這樣的日子永遠地繼續下去……

秦良玉帶著兒子馬祥麟快馬加鞭地趕到了通州大營,沒想到他們是焚心似火,其他勤王軍隊的帶兵官員卻姍姍來遲。等到所有的官員都來到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六、七天了。

這次主持商議的是,被崇禎皇帝重新起復的孫承宗。等到所有的官員都來到以後,孫承宗立刻把官員們聚集在一起,商議起當前的形勢來。

現在,皇太極率領的後金軍,他們的軍事目的已經基本達到了,除了搶掠了大量的財物以外,這次入關,他們更掠奪了關外稀缺的大量的人口。

更為主要的是,後金軍完全摸清了明朝這個紙老虎的虛實情況,也對明朝軍隊的戰鬥力有了直觀的瞭解,也就是說,後金軍認為明朝的軍隊在野戰中是不堪一擊的。這讓後金軍從上到下都是信心大增,也從內心中,對皇太極的英明領導和準確判斷感到了由衷地佩服和崇敬。

既然目的已經達到,皇太極便命令後金軍的主力陸續地撤出關外,見好就收了。不過,皇太極還是讓四大貝勒這一的阿敏,率領他的鑲藍旗,駐守在關內的被後金軍搶佔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

皇太極讓阿敏駐守在關內四城,所用的理由也很是冠冕堂皇的。他對後金軍上下說:是為了保障後金軍以後可以自由出入關內關外。

不過,作為傑出的軍事統帥,皇太極當然明白只靠阿敏鑲藍旗的這支孤軍,面對源源不斷來奪城的明軍,是很難守住的。

但是,皇太極這樣做卻是有著一箭雙鵰的目的的。首先,他想把永平四城作為籌碼和明朝朝廷談判,讓明朝朝廷承認後金是和明朝並立的一個國家。

說到這裡,筆者就有些好笑。後金的政權早就成立了,也是有相當的實力,在關外又有這麼大的地盤,那現在自己想要立國那就立吧。可他們卻遲遲不肯立國,還巴巴地求著明朝來冊封他們立國,以顯示他們立國的合法性。這是什麼啊?這不說明了,到了現在,後金的那些掌權者,面對明朝的時候,還有著深深地自卑感嗎?

而一箭雙鵰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消弱阿敏的鑲藍旗的實力。在四大貝勒中,其他三大貝勒都是親兄弟,只有阿敏是堂兄弟。

而皇太極見自己的威望樹立起來以後,就要把八旗的權力盡量的收攏在自己的手中,而作為血緣比較遠的阿敏,正是一個很好的開刀物件。因為動阿敏,其他的倆大貝勒不會聯合起來反對皇太極的決定。

可明朝朝廷肯定不會讓永平四城握在後金軍的手中,因此,讓重新復出的孫承宗主持排程所有的勤王軍隊,早日奪回這永平四城。

可是當孫承宗讓在座所有的官員拿出個奪回永平四城方案的時候,那些官員都是一言不發。這個時候,誰作聲誰就是個傻瓜了。而孫承宗也不好太過相逼,因為這些領軍的官員大多數都是文官。

見到那些官員都做起了泥菩薩,秦良玉看不下去了。她憤然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