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赫飛連忙點頭答應。
而就在這時候,王密也臉色鐵青地看著一封信呢。這是一封祈家家主親自寫給王密的信。在信中,祈家家主把王密罵得是一個狗血噴頭。
當吳世恭在醉花樓打了祈三少,又在以後搶了鹽運使的管公子看上的蔓鈴以後,祈家的家主終於知道了王密和吳世恭的不和情況。
可是在祈家家主打聽了吳世恭的背景以後,卻不願意讓祈家和吳世恭直接發生衝突了。在祈家家主看來,吳世恭也不過就是要些鹽貨罷了,這祈家是完全可以供應的。雙方並沒有什麼難以調和的矛盾。
之所以現在搞得這麼僵,也只不過是王密的自做主張破壞了和吳世恭的關係。當然,祈家也不可能把王密給拋棄了,作為給吳世恭賠罪。現在的吳世恭還沒有這麼大的面子,祈家也丟不起這個人。不過,祈家家主就要求王密,要放低身架,想方設法地再次彌補於吳世恭的關係。
至於管公子嘛!只要祈家不短少給鹽運使管大人的銀子,再加上用些金銀和美女哄哄管公子,這樣的公子哥還是很好擺平的。
應該說,祈家的家主還是很有理智的。在一般情況下,雙方的關係應該可以得到彌補。可是祈家家主沒有想到的是,王密還沒有把一件事告訴給了他呢。那就是在王密的活動下,汝寧府的關知府已經把吳世恭的立功和過錯情況上奏給了朝廷了。
可是對於朝廷的那些大員來說,吳世恭的那些事確實都是些芝麻綠豆一樣的小事,再加上關知府的奏章中,對吳世恭的處理態度也是模稜兩可的,所以,朝廷很快就批覆了對吳世恭行為的處理意見。那就是功過相抵,罰俸一年。
可是這個處罰吳世恭的公文到了吳世恭手上以後,吳世恭是大發雷霆。那罰俸一年倒損失不了吳世恭多少錢,反正明朝官員的俸祿也就是一些象徵意義的,根本就沒有多少。
可是這行為卻顯示出了祈家對吳世恭的極大的惡意。吳世恭並不知道,祈家家主的想法和祈家那個王密掌櫃的想法是絕對不同的。
第二百一十五章趕出汝寧府城
王密看了祈家家主的信以後,是滿心怨憤。可他又不敢違背家主的指令,因此也只好再託關係,想著和吳世恭再次見面談一談。
可這託關係托出去以後,繞來繞去又繞到了汝寧府的關知府這裡。可是因為上一次的吳世恭的拒絕,關知府也不想再失臉面了,於是就讓他的師爺到張學斌這裡相托一下。
而這一次,吳世恭就不怎麼好拒絕了。因為上一次關知府的奏章,畢竟沒有說吳世恭的什麼壞話,而且關知府的上奏章的事,也透過了關知府的師爺向吳世恭的師爺張學斌打過了招呼,應該說已經給了吳世恭一次面子。因此,如果吳世恭這次再駁了關知府的面子,就不太好看了。
因此,吳世恭也就答應了下來。不過對於王密提出的宴請的請求,吳世恭沒有答應,他只是答應了在自己的衙門和王密見上一面,聽聽他們祈家究竟要說些什麼。
可王密雖然還是按照了祈家家主的要求,置辦了一份相對於武官來說,還是相當貴重的禮物。但是在王密心中,依然沒有想要做到祈家家主所要求的放低身架。
王密是從年青的時候就在祈家長大的。他從夥計做到了一名獨當一面的掌櫃,也在以前伴隨著祈家很多前輩和官員們打過交道。
說實話,在明朝的商人地位是很低的,但那是對一般的商人來說的,而對於祈家這種超級大商人來說,不是他們要看中低階官員的臉色了,而是中低階官員要主動來找祈家傍大款了。更不用說那些比較低賤的武官了。
因此,王密在以前從前輩們的口中得知,又在以後在自己做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