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位,讓李自成堂皇而又名正言順地登基即位。
可這樣的生機對於崇禎皇帝來講未免有些太難堪了,但畢竟是一種選擇。他還在猶豫,希望能有一個比較體面一點的投降方式,因而談判一直拖到晚上。
可李自成已經不願再拖,當晚對各門大舉進攻,負責守衛彰義門的太監曹化淳開城門迎降,外城陷落,李自成的大順軍衝入西城和北城,內城的失陷也是近在眼前。
而在最後關頭,崇禎皇帝還是決定既不投降又不“殉國”,而是冒險衝一下,爭取逃出重圍。他頒佈了親征詔書,號稱要御駕親征,蕩平逆賊,實際上就是率軍逃跑的意思。
但在這時候,崇禎皇帝甚至已經沒辦法組織起一支部隊了,他要內監召京營護駕,內監卻對他說:“京營都已潰散,哪裡還有兵!皇上自己想辦法逃吧。”
到了深夜時分,崇禎皇帝就找到皇親駙馬都尉鞏永固和新樂侯劉文炳,要他們召集家丁護駕出逃。可鞏永固哭著說:“祖制親臣家不能藏片甲,臣等哪裡有什麼家丁!所有的家人不會作戰,哪能禦敵!”實在沒辦法,崇禎皇帝只好手持三眼洋槍,帶上一夥太監像沒頭蒼蠅似的衝出了紫禁城,先後到了齊化門和安定門,看看沒有突圍的可能,才又沮喪回宮。
說實在話,這時候的崇禎皇帝已經變成了驚弓之鳥,他在城內一遇上疑似大順軍計程車兵,就轉身而逃。其實在這時候,大順軍入城的軍隊卻並不多,只要崇禎皇帝咬著牙突圍一下,衝到南城外城,就可以受到李祿所率領的護衛隊的保護。
崇禎皇帝更不知道,在這個時候,北京南城外城的右安門、廣定門和左安門已經是大開,一支一萬七千多人馬的官軍已經入城,那就是風塵僕僕趕到的,楊如松所率領的汝寧軍援軍。而這一訊息竟然也沒一人傳給崇禎皇帝去聽。
在五月下旬,楊如松率軍八千渡黃河開至濮陽時,接著就遇上了清軍北返的先鋒。於是楊如松依薛永利令立刻避讓,卻引起了清軍極濃厚的戰意,糾集了三千餘騎追趕不止。
眼見著追趕的清軍越來越近,楊如松是大怒,他索性轉身展開部隊,與追趕的清軍決一死戰。一番激戰後,汝寧軍是大勝,斬首清軍千餘人,其餘的清軍也都轉身潰逃。可是這時候,楊如松卻發現自己已經偏離了赴京的道路,全軍已經身在安陽。
沒啥說的,只有走石門(今石家莊),保定這條道了。這雖然是南方陸路進京的一條最常用的道路,但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也是敵軍最容易阻斷的。所以北上的汝寧軍走的是小心翼翼,生怕遇上大股敵軍。
沒想到怕什麼、來什麼。當楊如松部走至邢臺時,遇上了一股四千餘人的農民軍。這次楊如松就吃一塹長一智了,他不敢再避讓,只是小心翼翼地帶軍周旋,並向四處派出了大量的偵騎,要探明附近是否有農民軍的主力。
沒想到對面的農民軍也是小心翼翼,他們同樣是與汝寧軍在周旋,就這麼過了四、五天,當楊如松探明瞭四周沒有農民軍的主力,想要把部隊壓上,一舉殲滅周旋的農民軍時,沒想到對方卻派來了幾位使者,他們竟然提出:要向汝寧軍投降。
那支農民軍正是楊承祖所率領的,曹操羅汝才的殘部。他們與李自成決裂以後,立刻是向外而逃,要逃脫大順軍的追殺。
幸運的是,當時大順軍要展開西北攻勢,所以作戰的重點並不是這股叛軍。所以在一番騰挪以後,楊承祖竟然順利地逃脫了大順軍的追殺。
在稍稍安定以後,楊承祖也就露出了自己的野心。長年的流寇生涯已經深深的印入了他們的骨子裡,再加上楊承祖他們也看不起,那些曾經是自己手下敗將的官軍,所以他們就想要另立山頭了。
沒想到好景不長,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大順軍就橫掃了整個西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