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真用赤手去炒,早吩咐她們用薄鏟代替。蔣衛看過那些炒茶工的手,炒茶時節每天都是血泡,慘啊。

昨天鮮茶被送來後已經在陰涼處晾了大半天,正好可以開始炒。因為新廚房灶頭足夠,炒茶用的菜油也不缺,所以三人分頭試製,再加上還有聽話的小丫環幫忙,現在二十斤鮮茶樣品已被用了一小半。但終究算是有了些成果。

蔣衛不怕上火地嚐了嚐琴歌做的剛出鍋炒茶,雖然味道和他喝過的茶葉有些不同,不過也挺好喝的。蔣衛一向品不出茶的好壞,除了個別特色茶,更嘗不出來那麼多種茶葉的不同味道。但琴歌可是中文系畢業的語文老師,家學淵源對中國古代文化研究很深,自然茶道也極有造詣。她很肯定地說只要再試些天,掌握用油量和炒的火候手法以及揉捻力度一定就能成功,當然質量肯定比他們那裡差些了。她還有些擔心炒茶口味是否合適這裡人。

蔣衛卻是知道炒茶一定能賺錢,這時代的團茶餅茶也並不都是加了調味料才飲的,有的甚至不煮也直接用沸水沖泡,口味上沒多少問題。而炒茶除了口味更加清香外,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宜——加工起來便宜喝起來也便宜。要知道煮用的團茶餅茶製作困難足要十幾道工序,煮前還要經過炙、碾、羅三道工序,煮過一次就廢了;而炒茶卻可以衝許多次仍然香郁。這樣的茶怎會沒人買?

不過蔣衛對銷售也想了許多,賣炒茶的確還需要包裝推廣一下才行,不然士貴們接受就會比較慢,畢竟煮茶已經是一種文化。他便囑咐琴歌把泡茶品茶的要訣都寫出來整理成文,最好再弄上幾首描述炒茶的五言七言絕句(這時代上層流行),以便到時候包裝推廣。這樣將炒茶上升到文化高度才是最佳的方法。總結茶道茶詩對琴歌來說不算什麼,她立刻就答應了。

蔣衛又嚐了嚐自己乾妹妹做的茶,反正也沒品出啥差別,大聲叫好就是了。不過連憐做的……他看看那像被雷劈過的大樹上所剩葉子似的東西,終究沒敢下口。

短期內炒茶的產量也被估算出來了。炒茶耗工時主要就在炒和幹上,女孩們透過實驗發現想要炒出比較好的質量,按這時代的單位算,每鍋放入兩斤到三斤鮮茶比較好。就算以後熟練了,每天一人四個時辰也就能炒出幹茶八斤左右。乾的步驟也比較繁,少說也有三步,費時費工。按準備充當炒茶工的八個小侍女算(三個女孩當然不能浪費在這上面),一天最多也就能出五十斤幹茶,一個月十二石左右。

……

接下是要收服盧望、齊漢二人了。對這兩人,蔣衛可有些傷腦筋。

他們和蔣無風、田孝不同,以上兩人一個是從小洗腦教育出來的,另一個則愚蠢膽小又心中有鬼,所以蔣衛才能用那些法子取得他們的忠誠。而這兩老頭閱歷豐富不說,且一向行端坐正,很難像對付田孝那樣用“神諭”什麼的撕開其心理防線。萬一“神諭”說的不準反而會適得其反。

再說四人也不喜歡多用這種手段。

尤其是連憐,她天生對這種事比較“反感”:“做這事兒不就是騙人麼?咱可從不騙人的,最多不說真話而已。再說誰不知道一個謊言往往需要十個謊言來彌補,撒謊多了就很難自圓其說。知道哥白尼為什麼被燒死不?不就是他戳穿了那些騙人信上帝的大大們老久以前說的謊言麼。那些老大裝神弄鬼以為不會被拆穿,結果他們的繼任者碰到個刺頭圓不了謊了,只好殺人滅口……如果一開始就別撒謊哥白尼不就不會被燒死了麼……”

大家對小丫頭竟然知道“哥白尼”表示了讚歎,不過他們一致認為她好像把受害物件和加害者之間的關係搞得比較複雜。對於這一點,連憐的意見是人的著眼點不同導致的觀點差異而已……

排除了連憐發言帶來的影響,他們好好商量了一下;最後決定以說服為主,再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