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的面容後,一定隱藏著不利於自己想法。

公元33年,一個晴天霹靂劈中了陰麗華。一群不知道從哪裡來的盜賊,半夜闖進了陰麗華鄉間的孃家。由於陰麗華的謙讓,陰家沒有侯爵之封,也就沒有了護衛兵士,強盜很輕易地就得了手。在搶劫的同時,還殺死了陰麗華的老母鄧氏及弟弟陰訴。

陰麗華生性羞怯溫和,七歲就死了父親。沒有了父親的依靠,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艱難,直到成年後,每每提及亡父,她都禁不住流淚不止。劉秀每次看見她獨自流淚,就知道她又想起了父親,想到自己九歲喪父的經歷,總是忍不住陪著她一起感傷,再想方設法讓她破涕為笑。誰知道,現在陰麗華居然連母親都沒有了!劉秀面對哭得死去活來的陰麗華,想到鄧家岳母對自己多年的關愛,哀傷溢於言表。

他傳令大司空,頒下一道詔書:“我在微賤的時候,就娶了陰貴人,由於兵荒馬亂,被迫別離。幸虧老天有眼,我和她都從戰亂中劫後餘生,再次團聚。對她的美德我非常瞭解,因此想要立她為皇后,她卻堅持推辭,甘願為姬妾。我敬慕她的謙讓高尚,曾經想要封她的弟弟們為侯爵。可是沒想到,他們沒有得到我的封爵,卻陡遭禍患,母子俱喪。我十分愧疚傷懷。雖然他們不能活著享受高官厚祿,身後也應該得到尊榮。所以我決定,追封陰貴人的父親陰陸為宣恩哀侯,弟弟陰訢為宣義恭侯。讓陰貴人的另一個弟弟陰就代陰訢為長子,繼承宣恩哀侯的爵位。雖然陰陸夫人和陰訢死了,太中大夫也要在他們的棺木前按照活著的列侯禮儀為他們舉行典禮。假如他們在天有靈,請來接受我的心意。”劉秀的哀思,多少撫慰了陰麗華的傷痛。

然而,讀了這封詔書,郭聖通卻忍不住五味雜陳。七年過去了,丈夫仍然念念不忘陰麗華才是他的結髮妻子,更甚至把當年只有夫妻間才知道的“讓位”之事公諸於世,這等於是在提醒世人,郭皇后的位置是陰麗華“讓”出來的。如今陰家也同樣擁有了不亞於皇后家族的爵位,這頓時讓郭聖通覺得自己這個皇后,已然淪為朝廷內外的話柄。因此,這道詔書對陰麗華是安慰,對郭聖通,卻是一個刺激。

劉秀在為陰麗華哀傷,而郭聖通卻在為自己哀傷。她怎麼都想不通,相貌年華都不如自己的陰麗華,為什麼能在丈夫眼裡那麼的重要,自己十年的努力,依然不能真正取代陰麗華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

劉秀和陰麗華同樣不會想到,當年的謙讓,如今已經變成了郭聖通的負擔,她甚至因此對丈夫和當年的陰姐姐滿懷恨怨。裂痕在無聲無息中悄悄變大。等到她和陰麗華的兒子們都長大之後,她終於控制不住了。

皇太子劉彊長大之後,非常喜歡鑽研兵書。劉秀有時候詢問兒子對政事的看法。於是問題來了。劉彊對政務的見解倒也中規中矩,可是他對軍事卻顯得過於熱衷,常常表現出日後要開疆拓土、四方征戰的心思。這可太讓劉秀受不了了。

劉秀雖然是個軍事天才,但是他實在不喜歡征戰殺伐。多年來他身不由己地捲入一場又一場戰爭,眼看著生靈塗炭,自己也失去了諸多親人,他對戰爭厭煩透了。對於他來說,修習兵書整兵修武,只是為了保土安民,他不能容忍別人的侵犯,但是他也絕對不願意好大喜功,沒事找事地到處找仗打,給本國也給別國帶來災難。

因此,年青氣盛的劉彊讓劉秀極為不滿。他對這個兒子日後會幹些什麼,給國家百姓帶來什麼,真是不敢想象。於是他經常忍不住責備劉彊。從他本人來講,只是在努力調教一個未來的帝王,從嚴要求是很正常的。可是看在早已心神不定的郭聖通眼裡,卻是另一種解釋。她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只等一個機會來點燃引線了。

與此同時,劉秀的次子、陰麗華所生的劉莊,卻在各個方面都讓做父親的劉秀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