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流蘇聰明,但她到底也是個墜入情網的女人。上海的夜,她坐在桌前寫字,滿心都是他。昏昏的光映著稿紙上的文字,恍惚間好似就見到了他的笑臉。耳中聞的明明是水管子抽水的嗚咽,但聽著聽著,好似就變成了他在耳邊說那些不著邊際,卻讓她驚心動魄的話語。

她真是淪陷得徹底。她想他時, 甚至在寫給他的信裡這樣說:“我想過,你將來就是在我這裡來來去去亦可以。”(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姿態放低到這樣的程度,真是可怕。這是她的劫,她只要他的愛,別的一概都可以省去了。

幸而,不久之後,有婦之夫的胡蘭成離婚了。1944 年,他與張愛玲結為夫婦。沒有婚禮、沒有喜宴,只是一紙婚書,張愛玲的好友炎櫻是證婚人。

這樣便將自己託付出去,到底有些寒酸,但她心裡還是歡喜。嫁給一個“漢奸”,對常人而言,不可想象。但她管不了太多,她明明白白的,只看到他能給她“愛”………起碼這愛在表面上看來,是精彩體面的。他肯為她說那麼些好聽的話, 把她捧在手心。他甚至肯娶她………這是多大的恩典……一顆心慢慢淪陷,越來越深,自是不消說。

而這一年,上海的政治局面,也越來越緊張了。

日本人在中國已將窮途末路,在汪偽政府任職的胡蘭成,自然也惶恐了。在這段日子裡,“末路”的胡蘭成,對張愛玲格外溫柔。他也需要一個依靠,張愛玲就是這樣一個愛他的女人,她的溫柔,能給他安撫。

樂府詩言:“來日大難,口燥唇乾,今日相樂,皆當歡喜。”災難即將來臨,便享受最後的歡愉,最後的愛戀,這便也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傾城之戀了。

胡蘭成的憂心忡忡, 讓張愛玲無處安放的愛與溫柔有了歸處。

她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這惶恐氛圍下的溫情,也許只是胡蘭成為求心安而戴上的假面,但到底給了她曾經難以想象的幸福。兩個人一起看夜色,聽市聲,抵死纏綿,要在末日來臨之前,盡情歡愉。

胡蘭成擔心本人敗了之後自己沒有去處,張愛玲卻寬慰他:“那時你變姓名,可叫張牽,或叫張招,天涯海角有我在牽你招你。”女人盲目的愛,帶著小寵溺,甚至可以有些“母性”的意思。這大抵是她能給出的,最俏皮的、最柔的柔情。

說起來真是悲哀………日本人要敗了,整個中國都在歡喜,張愛玲與她的愛人,卻處在惶恐之中。極端的個人主義、極端的自私,卻又如罌粟一般引人沉醉,這就是張愛玲與她的愛情。也怪道她竟在《傾城之戀》裡寫下這樣大逆不道的字句,視國難為無物,真真面冷心冷。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 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看似狹隘,多少國仇家恨,在她眼中都抵不過男女孽情。說國,太大,到底不如她一個小家。她只想偏安一隅,與愛人“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但胡蘭成雖說得這話,卻未必真有這心。他的風流成性與政治野心,註定這一切都不過是夢幻泡影。

未過得多久,武漢《大楚報》聘胡蘭成為編輯,他便必須與張愛玲分別了。分別在即,這傾城之戀到底是落下帷幕,要走的終究會走。

若說分別前,有俗套的淚水、擁抱,似乎不是張愛玲的作風。分別時,也許她只是扯了扯嘴角,便讓他走了。風吹起她的旗袍,心裡本有些體己的話,到底還是說不出。

她轉身回去,在自己的公寓裡,好似一場幻夢,也將醒了。

她掛念著他,不過,前往武漢的胡蘭成,並非一個徹底無情之人。這一路上,多少艱難險阻,他還是走了過去。空襲,轟炸,惜命的他惶惶不可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