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主寬宏,國主回宮,當與娘娘有話說的,茗兒這便告退,國主、娘娘,臣女”
“呃”,不必”李煜剛剛放出大話,怎好在她面前顯得自己疏於處理國事,一得空閒就往後宮裡溜,廝混於醇酒美人中間,只得說道:“且不忙走,孤已下詔令陳喬、徐銷入宮,與他們共同商議國事,馬上就要回轉前殿,你便在此陪伴娘娘吧”
說著,他若有深意地膘了小周後一眼,轉身向外走去小周後與摺子渝齊齊施禮道:“恭送國主。”
李煜最引為為傲的詩詞才情不曾讓這殊麗的佳人動心,只說幾句國家大事便引來她欽慕敬仰的眼神。這讓李煜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他的腳步輕快了許多,離開小周後的寢宮,他站在花徑間略一思忖,他便吩咐冉侍去傳徐鎖和陳喬,自向清涼殿走去。
受摺子渝的影響,近來小周後言談之間,時常也會說及對國事的擔憂,別人的話李煜聽不進去,可是小周後在他心中的份量卻又不同,聽過幾回之後,他也有了危機意識。時常思考起唐國當前的處境和未來的出路。
要他主動伐宋,他是絕對不敢的,可是加強防禦力量,他卻沒有什麼意見,以前若有如此舉動,他還有些忌憚會引起宋廷不滿,如今契丹使節言語之間大有要與唐國結盟,遙相呼應、一南一北挾制宋國的意思,有了這樣強力的支援。李煜的膽氣便漸壯起來。憑心而論,他也不願雌伏於宋國之下的,如果另有出路,他怎會不加抉擇,如今”,是該好好商討一下這個問題的時候了。堂堂男兒、一國之主,豈能讓一女子鄙視?
汴京,皇儀殿。
剛剛下了一場大雪,銀裝素裹。滿城粉白。大殿上白銅盆兒炭火燒得正旺,熱氣四溢,溫暖如春。趙匡胤與一眾近臣圍火盆而坐,一邊吃著火鍋,一邊談論國事。
此刻正侃侃而談的是盧多遜。自趙普離京之後,盧多遜由翰林學士晉位中書侍郎,位列宰相,他最懂得揣摩趙匡胤的心思,每每所言,都能搔到趙匡胤的癢處,如今已正式取代趙普,成了趙匡胤最貼心的代言人。
他說的忘形,額頭冒汗;便將外袍脫下,王繼恩立即舉步上前接過,盧多遜含笑一謝,回首繼續說道:“如今蜀地有人興兵作亂,那裡山高水險、叢林密集,又是諸族雜居之地,要想剿亂平叛,實非一時半日之功。閩南剛剛歸附,要收拾那裡的民心,平靖地方,使其真心歸順我宋國,也需一段時日。
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我們修政理、撫百姓、練強兵,西和諸羌,北拒契丹,待一切準備停當,再從容伐唐,則更加妥當,屈指算來,如果等到這一天,最快也需三四隻光景。然而
“然而時不我待,聯”無法等到那個時候了。”
趙匡胤接過話碴兒,將手中一張牛皮書信抖了抖,沉聲說道:“聯剛剛得到訊息,契丹人把部族軍統領耶律文派出去出使唐國了,而蕭後正加緊剪除耶律文在宮城軍中的羽翼,安插自己的親信,聯對此很是擔心吶。”
他抿了口酒,一掃鬍鬚,虎目在幾員朝廷重臣身上一掃,豎起手指道:“第一,耶律文出使唐國。固然是蕭綽在調虎離山,卻也不無對唐國的重視之意。契丹有沒有可能,就此與唐國達成攻守同盟?
第二,我宋國南伐,最大的忌憚就是來自北方的威脅,伐北漢國一戰,雖然聯達到了目的,現如今北漢國已名存實亡,搖搖欲墜,可是因為契丹人的干涉,畢竟還不曾到下。這幾年北國內亂不休。無暇他顧,給了聯很大的便利。
如今蕭綽對族帳軍動手,顯然是她已經掌握了足夠的實力,至少可以使皇帝對諸部族行使有效統治。
如果她成功了,鐵板一塊的契丹絕不容小覷,那時聯再欲南伐,卻需保留大部分軍隊防範來自北方的威脅,須知唐國數十萬雄兵,又比我軍擅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