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曆一千五十年三月朔日,自從當日正旦大朝倏忽間已然過去了三月。

楊沁瑜繼任道主後,規定每年正旦一大朝,是為正旦大朝。

每三月朔日一朝,是為常朝,而今日就是周天星界首次常朝。

周天諸修皆知,此次常朝必然有大策下頒,是故各家掌門族長紛紛趕來。

雖然大部分人無有資格參與朝會,可也能第一時間得知朝議諸事。

大朝是道主先入殿等候群臣,常朝則是群臣先入殿等候道主。

三聲鐘響過後,宣室殿裡便傳出道主升座奏樂的聲音,然後再是一聲高聲叫喊:“道主臨朝!”

像是得到了訊號一般,早就等候的諸人眾人依次步入宣室殿。

雖然有兩名謁者早已放下簾子用來遮擋禦容,但還是依稀可見楊沁瑜的樣貌。

頭戴通天冠,身穿上玄下纁的朝服,外罩絳紗袍,內著皂緣中衣。

上衣以象天,下裳以象地。

雖然面容稍顯稚嫩,但他正襟端坐在御榻之上,劍眉上揚,鳳目微張,隱隱然透出一絲君臨天下的氣象。

五個常侍謁者分別站在兩旁及御前,負責監察朝會禮儀,他們齊聲傳道:“趨!”

這時侯除了接引、白羽、巨木、金縷等老牌仙人,包括一些承、田、君輩的長輩。

都將兩手下垂合攏,配合著旁邊樂府官員敲擊的音樂,低著頭小跑至楊沁瑜面前。

然後依次下跪稽首,將冠冕靠在手掌上保持一會時間後,緩緩起身。

緊接著謁者依次從大到小向楊沁瑜高唱百官的名爵,比如司徒楊田昌、尚書令楊田豐拜見道主。

這種朝覲禮節叫做入朝趨步,贊拜宣名。

而接引、白羽諸人,入朝時可以緩步而行,也不用直呼其名,則是對其賜下的禮遇。

喚做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楊沁瑜坐在上面看著朝臣伏身稽首,聲勢恢弘,也不禁讓其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豪氣!

趁著謁者贊禮的功夫,楊沁瑜已然把朝臣的名爵和樣貌統統記在腦海裡,以備問詢。

在樂府和謁者的引導下,百官再次稽首伏地,一齊發出聲如山呼般的唱頌作為朝會行禮的尾聲:“臣叩見道主,願道主千秋萬歲,長樂未央!”

楊沁瑜對著旁邊一名常侍謁者點了點頭,那謁者便向前高聲宣道:“制曰:起!”

這一聲猶如洪鐘大呂,響徹宣室殿。

謁者歸屬謁者臺,乃是道主身邊司掌傳達政令的近侍,有奉使出行、監視等責。

可謂道主身邊的親信,這些謁者都是為了拉攏周天各家,選其英才後輩擔任,以示親近。

一個個天資不凡,可謂周天下一輩的英才。

是故當那名謁者傳旨完畢,轉身稽首時,楊沁瑜眼前頓時一亮。

這人不僅聲音清越,身材更是高大,而且形貌昳麗,年紀輕輕已然有了華蓋境的修為,實在是一個少年天驕。

楊沁瑜暗暗將其記在心中,稽首宣名之後,百官謝恩,按官職高低依次就坐於席上。

最前面是三公的座席,接引、金縷、楊承毅並列而坐。

周天化界之後,接引仙尊代表普元界主入職玉京山。

楊弘遠親自頒下法旨,敕封其為三公之尊,百官之首,故坐於中間,坐席略微靠前。

金縷仙尊則是因著其資歷地位,在化界後並封三公。

楊承毅乃是楊弘揚嫡重孫,楊盛族嫡孫,楊興景之子,代表楊氏皇族,與兩者並尊。

而在三公之後,九卿之前,則另有一排單獨的座席。

朝會時,百官都是接席而坐,唯有執掌尚書檯的尚書令、主管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