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定的戰略。”
我靠啊,大哥你知不知道歷史上你就是修大淩河掛的?這特麼怎麼回事兒,莫非天道阻力又出現了?
“我說祖將軍啊,您別任性啊,公孫瓚的戰略跟老大人的不一樣,他打算訓練一支騎兵從朝…鮮繞路常年騷擾赫圖阿拉,這是兩個戰略風格,咱不修大淩河了。”
祖大壽麵無表情,好像變成機器人了,居然用相同的語氣重新說了一遍“袁督師也是這個意思,公孫督師一定是錯了,我就要修大淩河。”
日啊,終於知道為啥公孫瓚非要弄走他了。
“祖大壽,你看著我,大淩河你不能去,你會死的。”
“我不管,我就是要修大淩河。”
第一百一十四章 爭鋒
某種程度上說,秦浩是理解祖大壽的。
任何人像一塊破抹布一樣被丟棄的感覺都不會太好受,他急需做一些什麼,做一些什麼來證明自己還有用,證明袁崇煥和孫承宗的計劃是對的,自己並不是被時代所淘汰的棄子,而是時代的急先鋒。
這就涉及到一些具體戰略問題了,袁崇煥師從孫承宗,雖然一度主動求和,但是打起來的思路和孫承宗是一樣的,穩固山海關,蠶食關錦,這一步他們已經做成了。
第二步就是穩固關錦,築城大淩河,然後再去穩固大淩河,穩紮穩打不急不躁,靠著堅城大炮和大明強盛的國力一點一點蠶食整個遼東,只要一直堅持下去,早晚有一天可以穩固瀋陽,蠶食赫圖阿拉。
只可惜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將帥也是一朝策略。
公孫瓚不是孫承宗,沒那麼穩重,更不是文人出身的袁崇煥,像他這樣的武人有著明確的作戰風格,烏龜一樣的縮在家門裡不是他的風格,從強漢出來的他崇尚的是進攻,進攻,再進攻。
公孫瓚計劃,關寧鐵騎留下一半就夠了,浪費那麼多國帑去築一個又一個的堅城,還不如用這些資源去建立一支無敵的輕騎兵,好吧,他就是想把他的白馬義從建出來,這也是他非要趙雲的原因。
孫承宗老了,不跟公孫瓚爭了,相反還一門心思的幫他,這也讓這個肱骨老臣深受公孫瓚的愛戴,可是祖大壽就不同了,他追隨的是那個已經凌遲處死的袁崇煥,他的作戰思想也深受袁崇煥的影響,讓他抽出一半的關寧鐵騎去給輕騎兵添磚加瓦,再完成防禦型重騎兵到進攻型輕騎兵的思維轉變比登天還難,而他的威望又讓任何命令都不可能越過他。
因此,弄走祖大壽就成了最簡單的選擇。
兩種戰略哪個高哪個低,秦浩不是軍事專家看不出來,反正都有道理就是了,不過好在他知道一點歷史,知道大淩河這個城終究還是被皇太極給拆了,祖大壽也終在那裡慘烈的退出歷史舞臺。
恩。。。。也就是說,雖然不知道公孫瓚的戰略是否是正確的,但起碼知道孫承宗和袁崇煥的思路是錯的,畢竟誰也預料不到,皇太極明年就會把大炮拿出來,傻子才會在炮口下築城。
這樣的情況下,秦浩當然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祖大壽去大淩河築城了,可偏偏祖大壽悶著頭非要去,任憑自己嘴皮子說幹了也不聽,沒有支援?那我就帶著我關寧鐵騎自己去,你們愛支援不支援。
這特麼已經有點拿關寧鐵騎綁架公孫瓚,綁架朝廷的意思了,畢竟三歲小孩都能判斷出來,朝廷也好公孫瓚也罷,都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眼看著關寧鐵騎被圍而不去救的,畢竟那是朝廷最牛的野戰兵。
就在秦浩愁的不知如何是好,急得直抓頭髮的時候,只聽門外面突然傳來一個極為響亮而渾厚的聲音。
“祖大壽!你特孃的鬧夠沒有,是軍人就給老子服從命令!”
隨著話音一道而來的,是一個雄壯的赳赳大漢,銀甲銀袍,面如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