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5/5頁)
章節報錯
之地。卻風光秀麗,民俗多彩,民風彪悍,有著與中央對抗爭取自己民族自治權益
的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
這裡的路有著蜿蜒崎嶇之美,穿梭於群山之間之力。李瓊在《山路十八彎》裡唱道:“彎彎環環;環環彎彎;都繞
著土家人的水和山。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這裡水路九連環”。
山區的人們對於山與蜿蜒的山路有著特殊的愛慕情節。它懷揣著自己太多的童年記憶。
記得一個北方朋友初次進入西部山區的時候,感嘆鐵路的洞橋之多。說自己在過洞和過橋時候都感覺壓抑和害
怕。他不膽小,但他還沒能理解這些洞和橋代表著的山區人們堅韌的精神。 人生不可能總是平坦和風順的,會有
黑暗,光明,波折反覆出現在你的生命裡,就像我腳下的山路。山區人們也是非常的豁達和開朗。依偎在大山的
懷抱裡享受的是溫暖和安全。少了些心計,多了份實幹。
中國是個多山之國,山區的偏僻和閉塞短時間是不會有明顯的改變。我腳下崎嶇狹窄的路,通向希望,它溝通著
未來。這路上曾經走出了多少中國的偉人,明朝時期榮獲東南戰功第一的土家戰士,他們用血肉生命換來了明朝
抗擊倭寇的第一個勝利。還有熊希齡,賀龍,沈從文,黃永玉等大批中國近現代名人。它們用自己的堅韌締造了
出了山區人的夢想和榮耀,更加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路雖崎嶇,卻通向遠方。
評艾青的藝術觀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愛這土地》艾青。
詩人艾青是一個愛國者,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代表。艾青一生坎坷,基本在戰爭和*中渡過,所以才出了《我愛這土地》中這樣一句感人的詩句,透露出他對祖國的深重感情。
作為一名詩人,艾青得到了承認,但做為一名藝術評論者,艾青就明顯有點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了。不懂藝術不要緊,但要冒充行家裡手,那就只有板磚伺候了。
艾青在《文藝於政治》一文中說道:“提到政治兩個字,有一些人自以為是藝術的聖徒們就會覺得不舒服,在他們看來,文藝好像是一個聖處女,一接觸到政治,就失去了貞操,不純潔了。”最後評論道:“文藝服從政治,不是降低了,而是把文藝無限的提高了。
在另一篇《否定的藝術》中又寫到:“(抽象藝術)是屬於神經錯亂的作業。”“抽象派的藝術,不是蔬菜和糧食,也不是糖和酒精,甚至也不是任何飲料,抽象派的藝術,是藝術的變種,即使不是毒瘤,也是含有嗎啡和尼古丁。”
從這些話來看,艾青基本是藝術盲,對於藝術的基本原理都不是很清楚,就妄加評論。妄圖指鹿為馬。他的失敗,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
縱觀艾青對藝術的評論,都十分狹隘,只站在某個階級個政治團體的利益上了,而把藝術的本源搞反了。
藝術不是政治的*,也不是良家婦女。藝術有藝術的價值觀,非要把政治和藝術結合起來才叫進步藝術,實在是可笑。
艾青的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