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來,大聲道:“什麼畢加索?都是些假畫!”
吳天緣一聽,面色凝重道:“不會吧?這個是公開展覽,很多人去看,能有假?”
“我原本也是這麼想,你也知道我一直收集畢加索,聽說竟然有如此高規格的展覽,自然很是期待。結果一去看,竟然有假畫,還是一眼假!”
“今天我早早到達那個私人美術館,就等著看大師之作。其實這種虛張聲勢、名不符實的商業大師特展這幾年在上海已經上演過n多次。只不過與京城一慣的作派——好排場、講氣勢、追求明星效應相比,那裡要相對低調。因此對待差不多同樣性質的展覽,由於宣傳誘導產生的聯想與實際展覽品質之間的落差,讓我很是接受不了!”
王建森感嘆道:“此次“畢加索走進中國”展覽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只是眾多藝術展覽亂象中的冰山一角。其背後所深藏的根本性問題是,中國優質展覽資源的匱乏。”
“近年來一方面由於國家的重視;另一方面社會物質財富已經積累到了一定階段,因此美術館興建的熱潮方興未艾,並有愈演愈烈之勢。投資數千萬甚至十多億元建造一座地方美術館或者民營美術館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業已成為一種常態。全國正以平均每年100座的速度在興建新的美術館,僅2011年,該數字就達到了驚人的386座,相當於平均每天就有一座新的美術館誕生。”
吳天緣點點頭,這個他自然知道,國家對私人博物館門檻很高,畢竟要牽涉文物展示。但美術館要求不太嚴格,因為大部分都是近現代藝術品,甚至都是現代藝術品,歷史價值不高,所以很多人利用這個空子,建立美術館。
“國內美術館的建設模式先蓋房,再想著如何辦展,與西方美術館先有藏品再有場館的理念完全不同。讓很多投資經營者始料不及的是,硬體的投入是有限的,建成之後,美術館的運營和發展才是真正燒錢!”
“一種是結合自己的藏品,透過專業人員的系統梳理和深入研究所做的展覽,比如說最近幾年正在興起的文獻展和研究展,比如咱們天緣的特色展廳。另一種是依靠資金實力,向國內或國外同行,基金會引進的特展,比如賈科梅蒂回顧展、埃利亞松的“無相永珍”展,或是劉一謙那種大資金運作。”
“最後一種就是結合美術館的定位和發展方向,邀請策展人量身定製的品牌性展覽,比如說雙年展、三年展等等。或是學術主題展,這類展覽具有一定的問題針對性,對當下藝術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現象作了學術性思考和總結的展覽。”
“特展是一種成本投入高、程式複雜、對承辦場館專業要求特別高的一種展覽,目前全國很多美術館其實並不具備這些硬體或軟體的條件。今天那個所謂北京某私人美術館舉辦這種低品質的大師特展,也是出於商業方面的考慮。”
“高品質就意味著高投入,不想高投入,卻想獲得高回報,只能靠商業營銷、華而不實的宣傳攻勢、或者名人站臺背書。當然還要有資金實力的保障,包括館長本人的長袖善舞。”
吳天緣沒想到王建森對博物館運營有如此見地?不愧是大商人,觸類旁通,感嘆道:“2015年蘇州博物館曾經主辦了“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其實此次仇英特展,蘇博本身自己沒有一幅藏品,31件展品全部來自海內外12家文博機構的大力支援。這就說明依靠品牌優勢,一個準確的定位,一個好的創意,也許一件作品,甚至於自己沒有一件藏品,也足以舉辦一個特別精彩的展覽。”
“那也是因為蘇州博物館名氣大,底蘊深厚才可以!私人的能有幾個?除了天緣,全國就數上馬為都的觀復,還有劉一謙的龍美術館。”
“這次主辦方某知名房地產商,宣稱83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