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計劃下一步,商量如何利用各種渠道,提升品牌價值和影響力。

安排好日本後,吳天緣回到京城,馬上聯絡老唐,讓他繼續招兵買馬,網羅身邊所有人才和資源,儘快擴大流水線,提高產量。

明清仿古瓷老唐已經很成熟,現在有更高階的渠道銷售,價格最少翻十倍。龍泉青瓷也研究成功,剩下就是不斷完善工藝。下一步就是全力仿製建窯和定窯,一個月內要出成果。

耿老聽說後,親自去景德鎮長住,幫著唐天明一起研究配方。他還專門邀請了幾個高手,組團重現老祖宗失傳工藝。有了吳天緣的秘方,進度很快。

“宋代趙匡胤自己嗜好飲茶,在宮廷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成為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甚至向國外使節表示友好的重要手段。至於民間,茶文化更是生機盎然,有人遷徒搬家,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親友聚會更是離不開茶會。”

幾個人一邊吃飯,一邊聊天道:“宋人通常以“點茶”作為茶事的基本形式,所謂“客至點茶,送客點湯”。點茶法程式為炙茶、碾羅、烘盞、候湯、擊拂、烹試,其關鍵在候湯和擊拂。”

“點茶主要特點是,先將餅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細末,用茶羅將茶末篩細。“羅細則茶浮,羅粗則末浮。”“鈔茶一錢匙,先注湯調令極度勻。又添注入,環回擊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神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佳。”即將篩過的茶末放入茶盞中,注入少量開水,攪拌得很均勻,再注入開水,用一種竹製的茶筅反覆擊打,使之產生泡沫,達到茶盞邊壁不留水痕者為最佳。”

老唐感嘆道:“宋代最高階的飲茶藝術是“鬥茶”,鬥茶集中體現了宋人品茶的所有技藝。鬥茶又稱茗戰,是以競賽的形態品評茶質優劣的一種風俗。對用料、器具及烹試方法都有嚴格的要求,以茶麵湯花的色澤和均勻程度、盞的內沿與湯花相接處有沒有水的痕跡來衡量鬥茶的效果。”

“要想鬥茶奪魁,還在於於操作,徽宗時宮廷鬥茶,實即比試點茶技巧,茶品佳好,水品亦然,自是前提。鬥茶所較,仍是盞面乳花,“咬盞”與否,便是鬥茶的勝負規則。”

“判斷鬥茶勝負的標準是,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也就是說,一看茶色,二看水痕。二家相鬥,往往不止一次,比如鬥三次有兩次先見水痕者即為負,所以“較勝負之說曰:相去一水,兩水。”鬥茶還包括品茶湯,因此,只有色、香、味三者俱佳者,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耿老笑道:“當年鬥茶後產生的茶中的勝者,其時便又常作為極品茶的別稱。極品茶的價格極其昂貴,比如龍鳳團,八餅一斤,每餅二兩,造價為黃金二兩,而公侯將相猶感嘆“黃金易得,龍團難求!”

“蔡襄創制的“小龍團”面世以後,龍鳳團競降為三流貨色。熙寧時,“密雲龍”出現,小龍團又得退居二檔。後來用銀絲水芽製造的“龍團勝雪”,每餅重約一錢五,其造價有人說是“三十千”,有人說是四萬。”

“以三十千計,可買糧一百石。其中專供皇室御用的“貢茶”中的極品“白芽”、“龍團勝雪”,每年全國所造不過二、三斤,世人根本就看不到。產量稍多一點的“小龍團”、“密雲龍”,也只是在朝廷舉行祭祀大典時,少數近臣才有幸“共賜一餅”。歐陽修說他在朝二十年,只得到宋仁宗賜給的一餅“小龍團”。他珍藏數年,只有親朋聚會時,才偶爾拿出來傳視一番。”(未完待續。)

第313章 六大窯變

“建窯黑釉屬於古代結晶釉的範疇,含鐵量較高。在高溫熔燒過程中,由於窯內火候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