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齊整的正堂,他不禁高聲讚了一句。※※。話音剛落,便只聽前頭傳來了一個笑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王十五郎是個雅人,自然看見這一片竹林而心生歡喜,可我卻不如你們兄弟那樣雅趣了,我想的是異ri竹林生chun筍,卻是可以好好大快朵頤一番!”
縱使王維信佛,此刻也不禁笑出了聲來:“杜十九郎,你這話要是被坊間那些對你又羨又妒,崇拜有加的人聽到了,必然大失所望!”
杜士儀這時候才剛從前堂之後轉了出來,當即一攤手:“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一樣都要錢,就是王十五郎讚歎有加的這座宅院,若不是當初那場轟動京兆府的官司,肖家賠錢修繕,僅憑我之力,也沒那麼快修繕完成!要想風花雪月,先得市儈些,這叫做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這話王家兄弟聽了只是覺得又好氣又好笑,然而,對於他們身後進來的劉膠東和王元寶來說,卻是同時心中一動。劉膠東早就知道杜士儀xing子和那些只知道風月詩賦的文士不同,深諳造勢之道的同時,也很明白該怎麼賺錢。至於王元寶,則對今ri之行更多了幾分把握。而杜士儀將他們表情眼神都看在眼裡,當即說道:“王兄,王十五郎既然特意出城來見,不如今晚就住在這兒,咱們也來個宿會夜談,不必急著趕回去,如何?”
既然在門外遇到長安城兩位有名的鉅商,王維知道杜士儀不可能晾著這二人,再者他們既是這會兒來,在天黑之前回城本就不相宜,當即就爽快答應了。而王縉還要再就這屋宇格局發表兩句感慨,杜士儀就把後頭的杜士翰拉了上來,笑著解說這是本宅的營造總監,讓他們有什麼儘管逼問杜士翰,順順當當把他這堂兄丟出去帶著兄弟二人隨處逛。等到人徑直去了,他方才把劉膠東和王元寶請到了書齋,示意兩人入座後便笑道:“二位莫非是約好的,今ri這麼巧一同來見?”
王元寶雖出身衣冠戶,但家道中落的那會兒,比杜士儀更窘迫,然因販琉璃,五年間便富甲長安。。因而,他這個真正計程車人之後,看上去反而不似劉膠東那般言行舉止有文士之氣,從面相中便流露出幾分關中漢子的豪爽。
見劉膠東並不先開口,他就開門見山地說道:“狀元郎今年甲第登科,滿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家裡也有人在朱雀門前湊了個熱鬧,結果卻被京兆公給噎了個沒趣!狀元郎慧眼識珠,能識端硯,能制好墨,此二物非千寶閣不能風靡一時,我當然不會和千寶閣搶生意!”
儘管瞧不起王元寶這暴發戶,可此刻聽其說話雖粗,卻直爽得很,劉膠東不禁鬆了一口氣。畢竟,如今杜士儀的那些端硯和坊間號稱杜郎墨的各種墨錠,除卻他饋贈與人的之外,都是千寶閣專營,倘若他丟掉這一樁生意,收入只在其次,名聲卻是損失極大。
於是,他便打疊jing神,笑容可掬地說道:“王公富甲長安,果然真豪氣!杜郎君自從一舉甲第狀頭登科之後,千寶閣所售端硯和杜郎墨每ri供不應求,坊間都說杜郎君得以登科,全因端硯不凍,墨汁不凝,再加上好些書家愛不釋手,每ri求購者不絕。我今ri來,只是想相詢,這數量上頭……
“端石難得,極品松炱更難得。如此文房四寶之物,兩樣便可以用上十年,貴jing而不貴多,幾個石工都是jing雕細琢,墨工更是長年只在王屋山,你求我卻是於事無補。”杜士儀見劉膠東彷彿有些失望,他便笑著說道,“想來千寶閣也不急著這些小生意,異ri我若還有什麼好東西,自要請劉公不吝相助。”
聽到這話,劉膠東立刻爽快地答應了下來。他此前因杜十三孃的要求,在解試之前為杜士儀狠狠造勢,大打情義牌,這大半年以來,銀錢交割從來都是痛痛快快,於是這會兒再次道賀之後說了幾句閒話,他窺見王元寶始終沒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