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厲的王縉肩頭;躬身深深一揖道:“杜氏明珠昔蒙塵;一朝燦然躍龍門。若得卿心幾回許;天下芳草不留痕”
相較王縉那催妝詩的極盡溢美之詞;盧望之答和時的戲謔打趣;崔儉玄這詩做得淺顯直白;對仗也好平仄也好一時半會都顧不得了;可這其中意思卻讓聽者全都為之動容。待一首一首;先把儐相撂倒再說的盧望之登時打消了心裡那念頭;笑吟吟打量了崔儉玄好一陣子;最終哈哈大笑道:“好;好十一郎你既然能當眾撂下這擲地有聲的話;異ri要是你敢對不起十三娘;看我不好好教訓丨你十九郎;可以⊥人散去了吧?”
杜士儀見崔儉玄也扭過頭來看著自己;他便欣然點頭道:“讓路;開門”
隨著僕婢們紛紛散開;原緊閉的大門徐徐開啟;就只見左右一對妙齡婢女攙扶了一身嫁衣的杜十三娘出來。那滿頭烏黑秀髮早已不是少女時的螺髻;而是挽成了婦人的髮式;卻不曾用義髻或是假髻;而是就著杜十三娘就豐盛的烏髮;結成了高高的雙鬟望仙髻;兩邊的博鬢上則是纏枝花草的金鑲玉鈿子。
笄發的簪子是金仙公主送來的添箱禮;恰是一支蔓草蝴蝶紋金簪;而玉真公主所贈的另一支步搖因為太過珠玉輝耀;卻作為陪嫁首飾收在了匣子裡。
她身上那一套大袖連裳則是如今六品以下九品以上官員嫁女時的通用服飾;青質素紗中單;連裳、外衣、蔽膝、大帶和鞋履等等全都是青sè;儘管乍一看去並不是那等光鮮亮麗之服;可此時此刻無論在杜士儀這個兄長眼中;還是在崔儉玄眼中;全都覺得此刻的杜十三娘亭亭玉立異常動人。而那一柄為她遮住了整張臉的絹質宮扇;則是遮去了她更多的容光。
剛剛自己連做了兩首催妝詩;直到崔儉玄親自出馬做了第三首;這才終於叩開了新娘子的閨閣;此時此刻王縉對著杜十三孃的盛裝端詳了好一會兒;這才反應了過來。見崔儉玄還在呆頭呆腦地盯著人瞧;他不禁用胳膊肘使勁撞了其一下;這才低聲說道:“是你繼續自己上;還是我來吟卻扇詩?”
崔儉玄剛剛也不知道哪來的靈感和勇氣親自上陣;用一首催妝詩打破了盧望之的防禦;可這會兒他只覺得口於舌燥;哪裡還有辦法想出什麼卻扇詩來。於是;他使勁深深吸了一口氣;斬釘截鐵地說道:“我這會兒腦袋一片空白;當然你這個儐相出馬”
王縉看崔儉玄這面sè;還以為他仍舊要硬著頭皮自己上;等聽完了那口氣強硬的話;他險些沒一口氣岔過去;一時嗆得連連咳嗽。好容易緩過氣來;他方才又好氣又好笑地搖了搖頭。有了之前那例子;他只覺得之前心中預先準備的那一首又一首催妝詩卻扇詩;此刻用上去卻不那麼合適;等再瞥見崔儉玄還在使勁盯著新娘看;他略一思忖便笑著說道:“莫將畫扇出幃來;遮掩chun山滯上才。若道團圓似明月;此中須放桂花開。”
王縉和崔儉玄這一問一答;然後須臾一首卻扇詩成;杜士儀和盧望之全都聽得清清楚楚。縱使有心增加難度的後者;此刻也忍不住哈哈大笑。王縉這一句遮掩chun山滯上才;竟是把崔儉玄盯著杜十三娘看;卻是腦袋空空做不出一句詩的窘態描繪得栩栩如生。至於後兩句那美好的祝願;更是盡顯今ri的喜慶。因而;杜士儀見杜十三娘緩緩放下手中團扇;露出了皎如此刻明月的麗顏來;他心中不禁百味雜陳。
相依為命的妹妹終於要嫁人了
“十三娘……”儘管崔儉玄和杜十三娘相識已是六年有餘;從初見時敬佩她小小年紀為兄千里求醫;到後來看著她為了讓兄長安居而一度寄居在自己家;再到後來聽說她求學於殷夫人;又為杜士儀料理家中事務;從最初的羨慕到好感再到之後的喜歡欽慕;彷彿就是那麼水到渠成。此時此刻;他竟是情不自禁地倏然上前了兩步;竟是緊緊握住了杜十三娘那持著團扇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