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事情是出在自己身上啊。

“我,我和劉東東對戲的時候倒沒有什麼,可是讓我演情竇初開的樣子和劉東東對戲我演不下來,因為我腦海裡全是你。”

回想著剛剛馮如鼓起勇氣的話林塵沒有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結,而是問道:“你是表現派還是體驗派?亦或者是方法派?”

馮如想了想道:“之前導師說我的應該是體驗派。”

“體驗派?”

林塵終於明白這問題出現在哪了,在表演流派中一共有三種,分別是表現派、體驗派、方法派。

“表現派”是在理解角色靈魂的基礎上,透過外在表現形式突顯人物個性,包括是聲音和**,道具。特定的表情,標籤式的動作等等來表演,簡單來說就是這個角色在表演者眼裡並沒有任何關係。一切都是模仿而已。

至於‘體驗派’則是演員應該在舞臺上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努力去進入人物,然後表現出人物的情感。

而方法派則認為重要的是演員在舞臺上真正的去想,情感是透過觸發自身經歷而爆發出來的,而不是努力的讓自己的思想與角色保持一致。

看一下另一個時空很多演員因為一個角色最終抑鬱或者是沉醉在其中無法自拔,這往往就是因為太過於入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體驗派,戲瘋子。

很多人常常有一個誤區,認為只有‘體驗派’才叫演戲。才叫演技,但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很顯然馮如一直想要採取‘體驗派’,但是失敗了。

所以林塵望著馮如道:“馮如。如果你現在一直無法擺脫的話那就說明‘體驗派’並不適合你。你可以試試‘表現派’!”

“可是一個演員不是應該去體驗角色嗎?而且這才是好演員啊。”

馮如有些失落的說道:“我還是感覺我不適合演戲。”

林塵:“誰跟你說的好的演員必須‘體驗派’?”

馮如:“我導師!”

“你導師可真特麼誤人子弟啊。”

林塵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說‘體驗派’才是演戲,才是一個好演員,尤其是這個還是一位表演系的導師說出來的話,這特麼不是扯淡嗎?

‘表現派’同樣需要去鑽研角色的內心,而且這個流派的主動是演員應該準備地象一面鏡子那樣把角色展現在舞臺上,用冷靜和判斷力去敏銳的觀察。

林塵記得曾經在另一個時空看過一本《演員的雙重人格》,這本書中提到演員應該始終始終冷靜地隨心所欲地控制著自己的創造物第二自我,不論角色應如何激動。演員“在竭盡全力、異常逼真地表現情感的同時,應當始終保持冷靜。不為所動“,不能讓角色“拐跑”。

可以說相比較於‘體驗派’,‘表現派’的演員下的苦功也並不少,尤其是需要反覆的去看劇本,揣摩人物等等。

歷史上這兩大流派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且是各有千秋,所以這馮如導師所說的什麼演員應該‘體驗派’貶低‘表現派’根本就是扯淡。

不過隨後林塵也有些無奈,這個誤區不僅僅是在另一個時空,在這個時空好像所有的演員都只喜歡‘體驗派’,流派之爭更是厲害。

所以林塵噼裡啪啦的給馮如講了一翻後,林塵道:“馮如,你只是在模仿,你只是模仿沈佳誼這個角色,你就是你,你就是馮如,現在的你只需要在演戲的時候去模仿、去表現沈佳誼的一些動作、臺詞就可以了。”

“恩,我試試!”

馮如點點頭說道,林塵今天告訴她的一些話對她也造成了一些震撼,她最近也一直在糾結自己到底適合不適合‘體驗派’,既然林塵也說到這裡了。

那麼,就試一下‘表現派’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