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部分(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在他心中的變法思路,也有些與王安石暗合的地方,比如將賦稅貨幣化,強化國家作為經濟參與者的地位,以達到對整體財政的最佳化等。
但人言可畏,張居正也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讚許這位變法前輩。免得引火燒身。甚至在原本歷史位面上,張居正在萬曆年間變法時。便絕口不提變法,只說是“恢復祖宗舊法”,乃至於有人把他比作王安石時,張居正大為忌諱。惱羞成怒。
誰知今日嚴鴻這麼一個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居然口中讚許王安石,這讓張居正不禁心中暗生惺惺相惜之感。但他一震之後,旋即面色如常,不動聲色問道:“純臣,你說王荊公才略蓋世,又是為了大宋朝廷與百姓變法,那麼為何他的變法卻落得怨聲載道,還為後世青史所詬病呢?”
嚴鴻做慣推銷員。察言觀色的能耐自然在水準之上,張居正神色一變的瞬間,卻逃不過他的眼睛。他對王安石變法始末。實在不是很清楚,但就拿出前世考試做策論的能耐,所有的政務問題,無非是那麼幾條,當即侃侃而談道:
“學生讀書少,不懂什麼道理。不過想來。王荊公的變法,意思雖然好。多半犯了幾個錯誤。一是把他在寧波治理的經驗,直接推廣到全國,卻未考慮到全國各地情形不同,不能一概套用;二是他制定了好的辦法,但下面的人未必理解,推行的時候,中間很多地方執行不到位;三是變法,必然觸動一部分當權者的利益,王荊公一廂情願,恐怕未必能協調好這些人的利害,又沒有事先準備好對付這些人的辦法,所以遭到了阻力。而對老百姓而言,改革多數也是有利有弊,有的地方能得到好處,有的地方就要吃虧,而老百姓對吃虧總是更容易敏感,王荊公不曾做好宣傳,不曾讓老百姓真正體會到好處,那麼有可能上下都反對他。此外還有班子問題,變法是一項大事,必須有強力的部屬。這些人未必都要是大公無私的聖人,但至少王荊公應該控制得住他們,才能讓他們大部分氣力用在推行變法上而不是謀取私利上。這一點,王荊公做的恐怕也不夠好。最後還有一條,後世說王荊公變法不好,未必他就真的不好。這幫子文人,有幾個真正懂得民間疾苦的?橫豎不過是變法壞了他們的利益,於是就勾結起來給王荊公潑髒水的,怕也大有人在。當然,我不是說王荊公變法就一定白璧無瑕,但肯定也沒有那幫人說的這樣不堪。先生您也說了,王荊公在寧波做的就不錯,至少讓老百姓得到了好處的。一個變法能有部分措施讓老百姓得到好處,卻被後世罵得一無是處,這本身就說明這罵人的有問題。”
張居正聽嚴鴻這般說,心中又是一震。此子見識,果真非同尋常!他趕緊又加上一句:“那麼以你之見,王荊公的變法,要怎麼樣做便好?”
嚴鴻照舊是以不變應萬變,按套路回答道:“學生才疏學淺,對王荊公變法本身所知也不甚多。但想來,道理總是一般的。其一,變法需要得到天家支援,若是天家對變法有所疑惑,那麼咱們換個名目,強調當前弊端,使天家認識到好處,變也可以。其二,除了天家之外,對於朝中官員,乃至縉紳、百姓,皆要廣泛宣傳,使他們知道此事的好處。須知,既然變法有利於國朝,有利於多數人,便得讓這多數人知道這好處,不然他們西里糊塗,就全為讀書人蠱惑了。其三,針對此變法,應對參與的官員皆加強教化,建立一支足以駕馭,又有能耐的隊伍。第四,針對變法須得有相應律法、規程,便於照章執行。若沒有律法規程,便由得下面人亂來。第五,除了律法規程外,還要選派能員,協調各衙門事務,形成一套有效機制。第六,變法中有那新的技法,可以測試後推廣,如新的水利之法,新的高產良種,新的兵器設計等等,這些法子生效立竿見影,可大長變法之聲威。當然,一般而言,要弄新的技法,也需要撥些銀子。第七,變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