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堅嘆道:“現在的某些專家啊,真是不靠譜!”
楚琛也吁嘆道:“沒辦法,現在有些人就是鑽到錢眼裡了,這種當“託”的專家現在是越來越多了,甚至連文物鑑定常識都不顧了,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誤導相信他們的藏友,實在太可惡了!”
“哎!是啊!”馮正堅搖了搖頭道:“好了,不說這些了,咱們還是說說正事吧。”
“行,還要請馮老闆指教一下啊!”楚琛笑道。
馮正堅連忙擺手笑道:“指教不敢當,咱們相互學習。”
“那馮老闆。我現在應該做什麼呢?”
“這樣吧!”馮正堅想了想說道:“我去拿件東西來,咱們先看看東西再說。”
古玩這一行,理論再好。也比不得實踐來的重要,如果只會按書上講的標準答案,去比對紋飾、器型、髮色等等之類的內容,以現在的科技發展和造假水平的不斷提高,恐怕理論專家也會被搞昏頭。
因此,馮正堅想先想看看楚琛的眼力再說,眼力好。再問些理論上的問題,如果理論也透過了,那就行了。
沒一會。馮正堅拿著一個錦盒從裡面走了出來,放到桌子上,開啟後,笑道:“楚先生。還請麻煩您先看一下。這件東西如何?”
“咦!”
盒子裡面放著的是一隻小碗,楚琛定睛一看,輕咦了一聲,道:“這是耀州窯的作品吧?”
馮正堅笑道:“楚先生好眼力,這確實是一件耀州窯的青釉刻花花卉紋碗,還請您鑑定一下它的製作年代。……”
得到馮正堅的授意之後,楚琛拿起盒子裡的小碗,仔細打量起來。
耀州窯也是宋代名窯之一。其始於唐代,北宋末為鼎盛期。終於元代。其窯址位於宋代時的耀州,故名“耀州窯”。耀州窯在唐代時開始燒製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為主。
楚琛手中的這隻碗,就是典型的耀州窯青釉碗,直口,弧腹,圈足。胎體略顯厚重,胎質細堅,灰白色胎,釉質瑩潤透明,釉色青綠如橄欖,釉薄處呈薑黃色。
耀州窯瓷器釉色翠綠、釉質細潤,施釉亦較薄,釉色深淺多變。有的稍綠一點,有的稍黃一些,但均為青中閃黃色,不管釉深淺都富含黃的成分,不然就不是耀州窯而是其它窯的青瓷產物了。
而這也正是剛才楚琛一眼看到小碗,就覺得八成是耀州窯的一個原因。
從胎釉上看,這應該是宋代的耀州窯作品,這是因為,唐和五代時的耀州窯作品,胎質稍松,呈灰色,釉質失透,有乳濁感。而金、元時胎質稍粗,胎色呈淺灰或灰色,釉面多數薑黃,青色者少,釉質稀簿而不潤。
另外此碗的釉面光澤度強,釉雖薄但硬度大,基本沒有唐五代尚有的流釉、堆釉和幹釉現象,而且胎釉結合的非常緊密,因此,楚琛判斷,這隻碗應該是宋代中期時的耀州窯作品。
宋代的耀州窯施釉工藝尚有缺乏,因此器物反面挨近足部及底部經常呈現漏施釉的狀況。這些漏釉的露胎處,呈現出一些醬色的氧化鐵所造成的小斑塊。因為胎土中所含鐵的成分較高,在器身之外的下部釉薄處,也經常隱約透露出一些淡褐色。這些特徵都是後仿品無法仿出的,也是判定真假的一個重要依據。
而這隻小碗,就有這樣的真品特徵,另外,楚琛用高倍放大鏡來打量,胎體也無鐵質小顆粒,不施化妝土,但有明顯的白色介面層,這都符合當時的工藝特徵。
看完了胎釉,楚琛又仔細的打量了此碗的紋飾,此碗外壁有刻花裝飾。其以直刀和斜刀交替使用的“半刀泥”技法來表現纏枝花卉紋樣的陰陽向背,刀法圓活、犀利、流暢,有力而肯定,立體感強,具有簡潔豪放的裝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