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蠶房跑去。
厚厚的葦簾已經揭去,山頭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指頭大小的繭子,白生生的,大豐收了!
嬌娥連忙指揮:“快快,要煮一下,免得化成蛾子,飛出來,那繭子就沒有多少絲了。只把山頂上的繭子留著,嗯,就留二、三十個吧。”
林天湊了來看,也笑嘻嘻的,今年的蠶絲要大豐收了,只怕年終考核又是優吧。
丙吉升了丞相之後,最關心的就是民生大事。
各個郡裡都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丙吉出行,看到路上有人鬥毆,死了一人,丙吉命儀仗繞道走了,但是看到路上的牛伸舌頭,卻連忙停下車駕,讓人去詢問發生了什麼事。
有人覺得丙吉的做法古怪,丙吉卻道:“鬥毆死人,自有所屬官吏來管轄,牛伸舌頭,若不是疾病,就有可能預示著大旱,關係到田中的產收,這才是丞相該關心的大事。”
林天想,若是平陵縣的種桑養蠶大豐收,在扶風郡可是頭一份。
到了秋天,還有荒山蓮池裡的蓮藕和魚出產,到了來年春天,又有羊可以出產。
雖然這些都是林家和別人的產業,卻能給平陵縣的窮人帶來不少幫傭的機會,到了年底家中又有不少進項。
不出兩年,平陵縣的窮人的飯桌上都能隔三岔五地見到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能夠穿上綢緞。
放眼整個三輔地區,像他這樣的縣令只怕也沒有幾個了,丙吉丞相一定能看得到他的功績。
正文 第180章 轉型
林天在展望著平陵縣的將來,趙充國也做了同樣的事,不過他更加直接,將這份計劃寫成奏章,呈給了劉詢。
自張安世、張千秋過世後,張延壽報了丁憂,原先張家在軍中的勢力,全部由趙充國和馮世奉接手。
韓增因為身體原因,早已不怎麼參與其中,再加上馮世奉就是他舉薦的,馮世奉得了好,他自然也有好處。
從長遠來說,大司馬大將軍必定是許家的,許延壽留駐在西域都護府和趙興分裂匈奴,事成之後,便是一大功勞,而且許嘉也跟著生父在軍中效力,成長為一代新將領之後,許家的地位便不可撼動了。
而這,本來也是劉詢的計劃之一,太子日後登基,不能沒有強大的母族支撐。
馮家和許家又是姻親,趙充國看清楚這一點,囑咐兒子不可戀權,他們不過是幫著許家掌管幾年的權柄而已。
七十多歲的趙老將軍壓根不在乎這個大司馬大將軍的位置能坐幾年,而是將眼光放到了大漢的千秋基業上。
劉詢都不得不說,這個老將,真是塊寶,年紀大,經得多,什麼都知道點門道。
被大漢趕過湟水,遞了降書的西羌人又逐漸的將隊伍聚集起來,原先聲稱投降的幾個部落又糾結在一起,再次謀反。
不得不說趙老將軍熟悉羌人的習性,大漢的幾路大軍這時已經啟程歸朝,但有趙充國和許延壽的兩路大軍在西域都護府駐守著,羌人也不敢妄動伏擊漢軍的念頭,生怕被漢軍包了餃子。
羌人覺得和趙充國來硬的,肯定不成,於是就打算藉著地理的優勢,不斷地騷擾漢軍,好逼著趙充國渡過湟水一戰。
但趙充國卻屯了兵,反正糧草充足,日日好吃好喝的養著士兵們,還經常放出去成群計程車兵在四周打獵,養的精壯計程車兵們正愁沒處發洩多餘的精力,見了零散的羌人就窮追猛打。
時日一長,羌人只好屯兵駐紮,但糧草不夠,沒過多久,就人心浮動,戒備鬆懈。
趙充國瞅著時機差不多了,便帶兵渡過湟水。
�